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王洹星、季熠非、李筱):84年前的今天(7日),卢沟桥的炮火拉开了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序幕。这场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空前灾难,同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彻底觉醒和顽强斗争。今天,中国多地举行纪念活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
7日上午8点30分,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公祭广场,全体默哀,由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后代、紫金草志愿者、大中小学生代表、社会各界代表,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以及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敬献鲜花。
随后,活动代表共同撞响和平大钟13声,寓意对30万死难者的追思和对和平的祈愿。参加纪念活动的南京致远外国语小学学生叶潇雅说:“作为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更加牢记历史,虽然历史已经成为过去,但是它可以警戒我们,让我们更好地珍惜现在的和平年代。我认为我们今天撞响和平大钟,可以表达对和平的期望,也(提醒我们)要好好学习,早日成为国家的栋梁。”
从2018年9月18日开始,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始常态化开展撞钟悼念仪式,每天邀请首批进馆参观的12名观众代表共同撞响和平大钟。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张建军介绍,截至今天已举办798次,共有9576人参与。“我们的撞钟仪式已经做了几年了,目的就是提醒我们今天的人们身处和平时代,勿忘曾经黑暗沉沉,告诫我们要勿忘国耻,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同样在今天上午,以“树爱国之心 立报国之志——铭记七·七事变爆发84周年”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庄严举行。本次系列活动以“七·七”事变为背景,带领观众走进抗战历史,真切感受中国共产党员的信仰与坚守,通过丰富多彩的表演让公众对“七·七”事变有更加直观的认知,激发公众的爱国情怀。在现场参加活动的沈阳市民原媛说:“我作为一个幼儿教育工作者,在今天来到这儿的时候,这种感受是不一样的。很多人认为孩子非常的小,但我却认为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怀教育就应该在幼儿阶段置于他们幼小的心灵当中,帮助他们理解什么是爱国爱家的情怀。”
为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4周年,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联合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等国内60家相关主题纪念(博物)馆,共同推出“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抗战文物专题展”。展览精选抗战文物500余件/套、珍贵历史图片80余幅。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辑研究部工作人员韩亮介绍,展览还将第一版《毛泽东选集》等重要文物进行了镶框展示。“这是1944年7月,晋察冀日报社编辑的《毛泽东选集》,收录了1937年5月份到1944年6月之间的总共出版的29篇作品。这次我们展出的是简装本的第1卷和第5卷。”
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馆长罗存康介绍,展览辅以多种表现形式,通过以物证史,把抗战文物史料背后蕴藏的动人故事和承载的伟大精神,准确传递给大众。“以典型照片、经典文字、统计图表、历史地图和场景化的展示方式,让文物说话,全面系统、生动直观地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战历史和中流砥柱的作用,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以此教育人、激励人、鼓舞人,继续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