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3日,巴以新一轮冲突进入第七天。
由于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实行全面封锁,断水、断电和断气已成家常便饭。
与此同时,各通行口岸已经关闭,导致其基础设施无法正常工作,加沙地带因此陷入严重的人道主义危机。
以色列国防部13日早晨发表视频声明,称因为“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哈马斯)向以色列发动战争,以军正在加沙地带开展军事行动”,以军要求加沙地带北部所有居民在24小时内撤往南部地区。
△《以色列时报》网站报道截图
对于以军的通知,联合国发言人13日表示,大约有110万巴勒斯坦人居住在加沙地带北部地区。联合国强烈呼吁撤销此类命令,避免灾难性局面再度出现。
此前一天,巴勒斯坦总理阿什提耶警告以色列不要向加沙地带派遣地面部队,并表示这将导致“灾难性后果”。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报道截图
连日来,中东地区主要国家的领导人进行了密集的双边和多边沟通,加大外交努力以防局势升级,同时呼吁确保平民尽快获得人道主义援助。
埃及外交部12日发表声明说,埃及敦促以色列避免袭击加沙地带和埃及边境的拉法口岸,以便使其成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的生命线。声明说,拉法口岸仍然开放,但由于以方频繁袭击,该口岸巴勒斯坦一侧基础设施遭到破坏,从而阻碍了其正常运行。鉴此,埃及要求将国际援助物资运送至西奈半岛北部的阿里什机场。
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当地时间11日晚间与伊朗总统莱希通电话,就巴以冲突进行磋商。这是沙伊两国恢复外交关系后,两国领导人首次通电话。沙特王储穆罕默德强调,沙特正在尽最大努力与所有国际和地区各方接触,呼吁停止冲突升级,并强调沙特反对任何形式针对平民的攻击。
△《以色列时报》网站报道截图(题图左为伊朗总统莱希,右为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萨勒曼)
沙特外交大臣费萨尔12日还与意大利外交部长塔亚尼通了电话。费萨尔呼吁冲突各方遵守国际人道主义法,强调解除对加沙围困的重要性。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12日与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通电话时,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地区国家为结束巴以当前冲突采取积极措施。另据土耳其国防部消息人士透露,土军方已做好向巴以冲突地带运送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准备。
土耳其外交部12日发表声明称,应埃及外长舒凯里邀请,土耳其外长菲丹将于13日至14日访问埃及。
△“土耳其新闻报”网站报道截图(题图左为阿联酋总统穆罕默德,右为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中东研究所所长牛新春在接受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环球资讯广播采访时分析指出,地区国家都在积极斡旋停火,不过,他们背后的考虑各有不同:
• 埃及与加沙地带直接接壤,如果未来发生地面战争,埃及面临的压力会越来越大。如果大部分巴勒斯坦人撤往埃及的西奈半岛,当地经济水平本来就比较差,一旦这么多难民进入,埃及肯定接受不了。此外,埃及与哈马斯的关系不是很好,所以埃及明确表示不同意难民撤到埃及。
• 伊朗跟以色列是最敌对的。如果冲突进一步升级,伊朗支持的真主党被卷入的可能性非常大,甚至不排除伊朗直接卷进冲突的可能性。这是伊朗不愿意看到的,因此伊朗现在正积极进行斡旋。
• 土耳其既支持哈马斯,也支持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塔赫)。近两年,土耳其跟以色列的关系也在改善。如果未来冲突扩大,如何在巴以之间进行平衡,将成为土耳其被迫面临的困难选择。因此土耳其也希望局势能够平静下来。
• 沙特等其他海合会国家跟伊朗、土耳其、埃及的利益又不一样。在六个海合会国家里,巴林和阿联酋已经跟以色列建交,特别是阿联酋,最近两年跟以色列的经济和科技联系很密切。沙特本来正在与以色列就建交进行谈判,而且可能很快就能建交了。因此,对于沙特、阿联酋、巴林这些国家而言,如果冲突进一步扩大,他们担心自己与以色列的关系会受到破坏,被迫与以色列切割的压力也会越来越大,因此他们也迫切希望局势能够缓和下来。
素材来源丨环球资讯广播《环球新闻眼》
编辑丨富梦瑶 王凯波 杨楠
签审丨李龙 耿海燕 江爱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