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一直挂念着中国人民”——再访《黎明的编钟声》作者、比利时音乐家尚·马龙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0-12-24 21:38:51

  即将过去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影响到了我们每一个人。环球资讯广播推出年终特别策划《重返抗疫现场》,通过疫情中的普通人视角,看他们生活的变化,听他们各自的体会和感悟。今天推出第五篇:《“我一直挂念着中国人民”——再访《黎明的编钟声》作者、比利时音乐家 尚·马龙》。

   “为中国成功控制疫情感到欣喜”

  今年2月,在中国人民齐心协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之际,享誉世界的比利时钢琴家、作曲家尚·马龙先生专门创作了一首献给武汉的公益歌曲《黎明的编钟声》。这首充满中国湖北音乐文化元素的歌曲饱含深情,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最艰难的时刻为中国人民加油鼓劲。

“我一直挂念着中国人民”——再访《黎明的编钟声》作者、比利时音乐家尚·马龙

“武汉加油,我爱中国” 图片来源:光明网

  尚·马龙创作完成《黎明的编钟声》后曾表示,他的心始终与中国人民在一起,与武汉人民共患难,他坚信中国一定能够战胜疫情。时隔近10个月后,尚·马龙在比利时的家中再次接受了总台记者的采访,他为中国成功控制疫情感到欣喜。

“我一直挂念着中国人民”——再访《黎明的编钟声》作者、比利时音乐家尚·马龙_fororder_2

尚·马龙再次接受总台记者专访 摄影:郑治

  “我就是想着为中国人民做点什么”

  当尚·马龙在家中为记者再次弹奏起《黎明的编钟声》,旋律中多了一分轻松与平静。

尚·马龙为总台记者即兴弹奏《黎明的编钟声》 摄像:郑治

  这首专门为中国人民创作的抗疫歌曲见证了中国艰苦卓绝的抗疫努力,尚·马龙说,《黎明的编钟声》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民众所熟知,这首歌的受欢迎程度和效果超出了自己的想象。他表示:“我注意到许多人都在吟唱这首歌曲,学生们在学校里也在演唱……创作这首歌曲完全是发自内心的,我就是想着能够为中国人民做点什么,它获得了出乎意料的成功。我希望这首歌能够带给中国人民抗击疫情的力量,我也希望让中国人民知道,我一直在挂念着他们。”

  “武汉,我们在等你......”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的武汉深深牵动着身处遥远欧洲的尚·马龙的心。这位将中国视为第二故乡的比利时著名音乐人在短时间内即创作出一首以编钟为主线、充满湖北音乐文化元素的歌曲,并与武汉的音乐制作人何浏一起撰写了英文歌词。

  在为这首歌曲制作的音乐视频中,尚·马龙担任钢琴演奏,并用中文进行了朗诵,尽管他的发音不算标准,但他所表达的对武汉人民的祝福和思念则是那样的情真意切:夜走了,天亮了,天空和钟声一同醒来了。樱花在温暖的春风中飞扬。武汉,我们在等你……

“我一直挂念着中国人民”——再访《黎明的编钟声》作者、比利时音乐家尚·马龙_fororder_3

武汉,我们在等你 来自《黎明的编钟声》视频截图 

  “让中国人民知道,我们与你们在一起”

  《黎明的编钟声》的演唱由尚·马龙的女儿诺艾米担纲,这首歌通过尚·马龙父女二人的精心创作和专业、深情的演绎,令无数听众为之动容。就在当初《黎明的编钟声》刚刚创作完成的时候,诺艾米曾表示:“我希望中国人民听到这首歌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来自比利时朋友的关爱,希望中国的朋友、武汉的朋友们能够在困难的处境中得到些许支持、理解和快慰,我希望传递出一种希望、一种鼓舞人心的信息,我想让中国人民,特别是武汉人民知道,我们与你们在一起。”

“我一直挂念着中国人民”——再访《黎明的编钟声》作者、比利时音乐家尚·马龙_fororder_4

《黎明的编钟声》演唱者,尚·马龙的女儿诺艾米 摄影:郑治

  《黎明的编钟声》是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在中国广为流传的、第一首由外国艺术家创作的抗疫公益歌曲,尚·马龙介绍说,这首歌传递的是信心与关爱,在创作之初,他就怀着坚定的信念,那就是,中国一定能够战胜疫情。现如今,中国成功地做到了,他为中国抗击疫情所取得的成就感到骄傲。

  “中国人民不断地努力,努力,坚持不懈地努力,最终成功地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因为中国人民非常有组织纪律性,他们都很遵守规则,我去过中国太多次,对中国人民太了解了。”

  音乐事业在中国得到长足发展

  尚·马龙的音乐事业起步于欧洲,学习古典钢琴出身的他,后来转为新世纪风格创作,成为一名著名的流行钢琴家。他还擅长爵士乐、电子音乐的编曲,出版发行了10余张专辑。2002年,他第一次来到中国演出,此后他的作品便逐渐展现出浓浓的中国风。近二十年来,通过与中国同行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尚·马龙对中国文化和音乐有了深切的感悟,他的音乐事业在中国得到了长足发展。

“我一直挂念着中国人民”——再访《黎明的编钟声》作者、比利时音乐家尚·马龙_fororder_5

尚·马龙亮相侗都黎平 图片来源:黔东南新闻网

  采访间隙,尚·马龙兴致勃勃地为记者弹奏起经过自己改编的中国乐曲《康定情歌》。

尚·马龙弹奏自己改编的《康定情歌》 摄像:郑治

  “我太想念中国了”

  多年来,尚·马龙上百次地往返于中国和比利时,但由于新冠肺炎疫情,从2020年年初到现在,尚·马龙还没有到过中国。谈到这个话题,这位67岁的老人不免有些伤感。他动情地表示:“我太想念中国了,差不多20年了,我从来没有哪一年不去中国。中国是我的第二故乡,暂时不能去中国,让我感到难过。在创作灵感上,我也需要中国,因为中国正在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发展。” 

  让尚·马龙倍感欣慰的是,中国的老朋友们也一直在惦记着他。他表示,条件允许的时候,他会努力在第一时间重返中国。他说:对于帮助过自己的人,中国人总是铭记于心。在我看来,中国人民感谢我所做的工作,他们对我非常关心,从中国给我寄来了很多口罩,为此我很感动。接下来我希望适当的时候在武汉举办一场大型的主题音乐会,我想这也是中国人民所期待的。隔离对我来讲不是问题,我可以待在酒店里,我准备把我的钢琴也带上。”

“我一直挂念着中国人民”——再访《黎明的编钟声》作者、比利时音乐家尚·马龙_fororder_6

尚·马龙与他的中国朋友交流 图片来源:搜狐娱乐

  “我们需要积极地对待生活”

  在尚·马龙看来,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终将过去,经历了这样的苦难,人们应该更加积极地去拥抱未来,而这也正是他未来的歌曲创作所要表达的主题。他对记者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当然是件非常糟糕的事情,但经过了这次危机,人们或许会对生活有不同的想法,会去思考人生的价值,以前总是有人抱怨生活中的各种不如意,这是不应该的,我们需要更加积极地去对待生活。”

  

  策划:郑磊

  记者:郑治

  编辑:郭晓明

  审核:刘鹏、张哲

  监制:关娟娟

编辑:杨玉国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