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5日),由国家文物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华全国总工会共同主办的“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在四川泸州正式拉开帷幕。来自全国各地的293位顶尖高手用薪火相传的技艺,诠释着“国之工匠”精神。
本次大赛共设金属文物修复师、陶瓷文物修复师、纸张书画文物修复师、木作文物修复师、泥瓦作文物修复师、考古探掘工,6个比赛项目。每个项目均设置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两个环节。
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 铁付德:技能大赛不仅要考察修复技能,同时也要考察理论知识。比如像化学腐蚀、霉变、虫蛀,首先要查到病因,其次才是对症下药。
选手要修复的陶瓷、金属和纸张书画类都是货真价实的文物,并不是复制品。对于每位选手来说都是一次真实的修复过程。
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 铁付德:这次大赛的许多选手具有许多年的文物修复经验,选择一些真实的文物供修复师修复,我觉得这样的过程中更能准确地体现修复师的技能。
破碎的瓷器、残损的书画、变形的青铜器,就像开盲盒,每个人的“考题”都不同。
对于技术精湛的修复师来说,遇到高难度的“考题”,可能还是展示自己“绝活儿”的好机会。
来自山西的李尔庆虽然是首次闯入总决赛,但是,精湛的技艺和精心的准备让他底气十足。
第二届全国文物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参赛选手、山西博物院金属文物修复师 李尔庆:这次抽到的文物有一定难度,但是通过了赛前培训和前期材料准备,我对这次比赛还是比较有信心的。
中国国家博物馆终身研究馆员、中国文物保护技术协会副理事长 铁付德:对文物的保护修复,尤其这次技能大赛,其实有一些明确的程序。首先要观察文物的病害。比如对病害作出准确的描述,要绘制病害图,根据病害的程度设计技术路线和方案。其次才是动手修复纹路。经验丰富的修复师,往往在面对特殊、复杂文物损坏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更好地发挥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