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样本到全面引领 深圳打造中国“创新之都”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兰旻):深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在过去的30多年中,勇立改革潮头,成为中国新时期经济建设的一个标杆。近年来,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深圳市又以创新驱动为发展新动力,通过实施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新举措,从制造之城嬗变成创新之都,实现了经济增长方式的完美转型,再次成为新的典范。在这背后,蕴含着政府的改革智慧、企业的创新探索、个人的梦想坚守。
在2016年央视春晚舞台上,来自深圳的500多台智能机器人和30架无人机惊艳亮相,将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在深圳这个城市。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进程中,深圳始终扮演着排头兵的角色,而在当下创新正成为中国发展新动能时,深圳又一次走在了前列。
刚刚过去的一季度,深圳GDP增长8.4%,创近三年同期新高,纵观2015年,深圳实现GDP1.75万亿元,同比增长8.9%。在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看来,数据固然亮丽,但创新型企业和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更值得关注。截至2015年底,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从原来的28%提高到4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20%。马兴瑞介绍说:“去年深圳研发的投入超过700亿,占GDP比重达到了4.05%,相当于韩国的水平;现在深圳按照常住人口每万人的专利拥有量到去年年底已经达到72件,这个数字绝对中国第一;国际专利合约申请量占了全国的46.8%;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已经有5524家。”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深圳积极寻找引领未来经济增长的新产业,开启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的转变历程。信息经济、生物技术、新能源先后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加以培育和打造,经过多年发展,新兴产业已占深圳GDP增长贡献率及总量的50%和40%。不过,深圳却将眼光看向了更远的未来。2012年,深圳市提出发展未来产业,深圳市市长许勤介绍说,未来产业大多建立在当前较为成熟的技术链基础上,今后的市场潜力也极为巨大。
许勤说:“深圳未来产业是继战略新兴产业之后我们进一步培育扶持和进一步作为未来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领域,主要是集中在生命健康、航空航天、海洋经济、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领域,深圳有这个基础,有这个能力同时有更广阔的市场在支撑。”
无论是战略新兴产业还是未来产业,都离不开源头创新,而源头创新则需要资金扶持、人才支撑、政策引导等推动要素。近年来,深圳市建立了无偿与有偿并行、事前与事后相结合的财政科技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银政企合作、科技保险、天使投资引导、股权投资等支持方式,撬动银行、保险、证券、创投等资本市场各种要素资源投向科技创新。2010年开始,深圳每年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实施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孔雀计划”,至今已累计引进创新团队63个、“海归”人才近6万人。近期,深圳市还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创新的若干措施》、《关于支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若干举措》、《关于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举措》三大文件。马兴瑞表示,深圳一方面发挥政府职能营造创新氛围,但另一方面更加注重发挥市场配置资源作用,落实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主要体现在4个90%。
马兴瑞说:“第一研发投入90%以上是企业投入,第二我们的研发人员90%以上都在企业,第三我们的科技成果90%来自企业,第四我们研发的机构研究院、研发中心、研究所、实验室90%都在企业。所以说,深圳市真正落实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来说绝对是标杆。”
在良好的创新发展环境下,深圳近年来不断涌现出在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高科技装备等新兴产业领域具有世界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企业。这其中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华为、中兴、腾讯、大疆,也有正在崛起的柔宇科技、光峰光电、光启科技、优必选等新兴力量,同时越来越多的“创客”也正在源源不断地加入科技创新创业的大军中。
“十三五”时期,创新驱动将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突破的重要抓手,而从创新示范样本发展到全面引领的深圳,也将进一步将创新优势和成果转化为实现“稳增长、调结构、转方式”的主要动力。许勤说,在新时期,深圳将紧握“制造向创造转变、速度向质量转变、产品向品牌转变”三大理念,提升中国制造的价值。
许勤说:“一方面要在创新能力上继续增强,二是进一步打造有利于发展的产业政策,三是要更广泛地积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源以及人才。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地将供给侧改革走下去,转型升级继续走下去,科技创新来驱动,我们一定能把中国制造变成全球最优秀的制造业品牌。”
创新,将成为今后深圳最重要的城市“基因”,而在谈及未来深圳的整体发展时,马兴瑞向大家展示了“两区三市”的全新目标:“第一要建设更具开放引领和示范作用的全国经济改革试验区,第二个目标建立更高水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三市是建成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建立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际化城市、建成宜居的有文化有品位的特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