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第八个"防灾减灾日"到来 中国将着力解决灾害信息传播问题

2016-05-12 13:43:2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李邵鹏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林凌、潘莹):今天(12日)是中国第八个“防灾减灾日”,主题为“减少灾害风险,建设安全城市”。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不断向城市聚集,生存环境在悄然改变;同时内涝、高温、雷电、地震等灾害也威胁着大众的安全。面对灾害,你做好准备了吗?各种预警机制和防灾设施能否切实起到保护作用?

  今天,中国多个地方举行了防灾减灾演练,通过消防逃生演习、救援互动游戏等形式,向群众普及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

  那么,老百姓平时是怎么看待突发灾害的呢?

  市民说:“没想着这种事,也不说就不是大事,就是多少年才这么一回。”

  “(家里有)手电、防毒面罩、烟感器,因为周围的人有买的,然后就推荐了,大家就准备了。”

  “你准备了半天管啥用啊,那楼都倒了,人还藏哪,防啥去?”

  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特大地震。从2009年开始,中国将每年5月12日设为全国“防灾减灾日”。除在这一天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外,在平时,学校、工作单位、社区等也在开展相关知识普及。但是部分民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仍比较薄弱。

  中国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程晓陶指出,民众对自己所居住的环境要有一个风险评估,例如,是否自然灾害多发,是否可能影响到自己。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有时也潜伏着危险,“这几年我们注意到了一个现象就是下水道,(有的人)往往都是一边走路冒着雨还打着手机,然后就掉下去了,实际上就是排水管道在雨峰的时候他会形成压力,把这个盖子就顶开了。其实人只要观察这个水面他一定有一个漩涡,你看到这个漩涡就可以绕开,这样的灾难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有关部门预计,今后五年,受全球气候变暖等影响,极端天气增多趋势明显,灾害的突发性、异常性和不可预见性增加。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已经加大了卫星遥感、无人机、北斗导航、物联网等新技术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灾害遥感监测服务已经覆盖到了全国20个省份。灾害快速评估机制初步建立,实现了灾后1小时完成地震灾害评估、3小时内完成台风和洪涝灾害评估。

  中国民政部表示,现在中国已经建立了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但如何让预警信息在最快时间内传达到可能受灾害影响的民众那里,将是今后五年将重点解决的问题。民政部副部长、国家减灾委员会秘书长窦玉沛进一步表示:“(要)研究建立社会组织参与救灾的协调服务平台,完善社会组织等参与应急救援、灾害救助、医疗救治、心理干预、宣传教育、恢复重建等政策措施,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各项工作。”

  另据民政部透露,针对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聚集度上升的现象,今后五年将加快城市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