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发布 呼吁民众平衡饮食防控慢性病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潘莹):随着中国人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冠心病、肿瘤等慢性疾病对中国人健康的威胁却更加突出,平衡膳食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中国卫生主管部门13日发布最新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对人们吃什么、怎么吃加以指导。
如今,吃饱,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但是很多人还停留在爱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吃多少就吃多少的层面,暴饮暴食、大鱼大肉、多油多糖等多种错误的饮食习惯,导致超重肥胖问题凸显,慢性病呈现井喷式增长。数据显示,目前,中国成人高血压的发病率达到了25%,糖尿病发病率达到9.7%,慢性病已经成为中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改善居民膳食结构不合理的现状,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委托中国营养学会,对《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做了修订,新版的指南13日正式对外发布。国家卫生计生委疾控局监察专员常继乐介绍说,指南对普通百姓的膳食提出科学建议,帮助大家作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一般人群膳食指南,是指南的核心部分。在这部分中,我们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中国从1989年首次发布居民膳食指南。和2007年发布的第三版指南相比,第四版作出了一些新的调整,比如,水的摄入量推荐值,从过去的1200毫升上升到了1500至1700毫升,水果、动物性食品、大豆和盐的推荐值均有所下降。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杨月欣将其概括为“四降一升”:“这个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基于两个方面,一是我们在新修订的中国居民营养食物参考摄入量当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变化,就比方拿成人来说,成人能量的变化大致有两百千卡的变化,这些变化落实到食物的供应上,所以就有一些食物会有一个变化。二是国内外对于食物和营养健康的关系,最新的理论成果,比如说什么(从长期看)对健康有效,什么是多摄入是不好的,结合这个我们调整了摄入量。”
专家分析指出,普通百姓对于数据微调不必过于纠结,日常膳食中尽可能保证食物种类和大致比例就可以了,这样更容易实施。
此外,新版指南还强调了实用性,包括中国居民膳食宝塔、中国居民膳食餐盘和儿童的膳食算盘等三个图形,形象化地解释膳食结构的比例,方便人们更加轻松的记忆和应用。
按照这份指南,推荐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至少摄入12种以上的食物,每周至少摄入25种以上的食物,建议每人每天的平均活动量为快走6000步左右。针对成年人普遍蔬菜摄入量不足的问题,指南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以上。
北京大学医学部公共卫生学院教授马冠生解释说:“蔬菜当中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还有很多有益健康的活性物质。在膳食当中,富含蔬菜水果的这种膳食,对于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预防肥胖都是有益的作用。我们蔬菜的品种是非常多的,也有不同颜色的蔬菜。如果我们比较不同颜色的蔬菜,我们会发现深颜色的蔬菜所含有的维生素,特别是β胡萝卜素等维生素、矿物质比浅色的蔬菜更加丰富,所以膳食指南中我们强调吃的蔬菜至少有一半是深颜色的蔬菜,这还是从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角度提出的建议。”
从中国首次发布居民膳食指南至今,已经有近三十年的历史。这份指南见证了国人营养状况的进步,帮助百姓提高了基本的健康素养。从实施的效果来说,中国居民烟的摄入量从1992年的12.9克,下降到了2012年的10.5克,虽然摄入水平仍然过高,但是进步来之不易。在膳食指南的推动下,很多国人对于营养和健康越来越注重,不少城市的老百姓,特别是中老年人,开始注意多吃杂粮、果蔬和奶类,控制盐和油的摄入。可以说,膳食指南正在推动中国人吃的更好,更健康,虽然它距离深入人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