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有这样一座深绿城市 人均“占绿”28平米
璧山全景。 通讯员 曾清龙 摄
华龙网5月14日6时讯(记者 欧武夷)外地朋友到了璧山,当地人最喜欢带他们去的地方是公园。璧山的公园大都依循地势,沿缓坡水系而建,比较大的有秀湖公园、湿地公园、登云公园等,全部免费开放。园中花草树木有2000多种,一年四季,花开不断。
秀湖公园。 通讯员 曾清龙 摄
其实璧山的美,不需刻意到公园去寻找。走在路上,两旁有宽阔的草坪,植有银杏、香樟、皂角、国槐等树木,矮一点的有紫薇、玉兰、桂花,贴近地面,则是星星点点的小花。随便一处,都是拍照留影的好地方。
500米高空俯瞰璧山城区。 通讯员 曾清龙 摄
这是璧山建设“深绿城市”的成就,目前,深绿已成为璧山的“主色调”,推窗见绿已成璧山人生活常态。
深绿城市建设,从治污开始
为根治璧南河“污患”,璧山对污染企业实行“零容忍”。出台“环保负面清单”,杜绝污染企业入驻,对高污染、高能耗企业实施关停。关掉的几百家企业让璧山“损失”了近百亿元的工业产值,但却换来了绿色的环境。
永嘉大道。 通讯员 曾清龙 摄
如今,一栋栋自然色的房屋隐在丛丛绿树之中,清澈的璧南河在垂柳依依中蜿蜒穿城而过,大大小小的绿地公园镶嵌在城市的每个角落。恰似画家手中的绝美画卷,更是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小城故事》中美丽小城的原型——璧山。
深绿已逐渐成为璧山发展的“底色”,图为璧山新区美景。通讯员 曾清龙 摄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园林城市”、“杰出绿色生态城市”先后花落璧山。
在璧山区委书记吴道藩看来,城市建设必须尊重天、尊重地、尊重水,尊重自然让城市之美,从自然中生长出来。
璧山城市。通讯员 曾清龙 摄
“城饰”:不与自然争色,也不与自然争流
目前,璧山城区破旧的路灯、路牌正在统一用深灰色粉刷。为何是这种颜色?因为深灰色古朴不抢眼。璧山城区的建筑多用巧克力色“穿衣戴帽”,因为巧克力色是大地的颜色,也不抢眼。人工建筑,再美也美不过大自然,城市建设的最高境界就是回归大自然,不与自然争色。
沿河路保障性住房。通讯员 曾清龙 摄
不仅不与自然争色,也不与自然争流。璧山在城市建设中,不是遇河填沟,而是遇水架桥,按照“蓄、清、通、纳”的原则建设活力水城。目前,城乡主次河道已建成30余座桥梁,与河道、路网有机穿插,实现了水体间连通联动,让“水在城里游”。
城市。通讯员 曾清龙 摄
近两年,老城搬迁一批老旧党政机关楼,新增一批绿地、公园,并按照商住面积每100平方米配置1个车位、每万人配4座公共厕所等标准完善公共设施。新城建设则遵循“高调绿化、低调建筑、空间留白”,道路建设路缘线后退10至40米用于绿化;党政机关、园区企业不建实体围墙,因地制宜培植乔灌草植物绿墙;保护天际线,新建建筑限高。
鸟瞰秀湖,美景如画。通讯员 曾清龙 摄
从“平面绿化”到“立体绿化” 深绿已成城市符号
璧山以绿为脉,精心营造“山水拥城、人林共生”的城市绿化系统。今年将紧扣城区山水脉络,高密度实施街面绿化,因地制宜建成东岳、漫水湾等5个公园和市民休闲广场,同时引进植物200种,打造生物多样化生态城市。新增城市绿地200万平方米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到5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28平方米。
正在快速崛起的绿岛新区核心区。通讯员 曾清龙 摄
醉人的绿意还将在这座城市不断生长,今年将实施居民楼院立体绿化1000户以上,建成5条立体绿化集中展示街区。
城市从“平面绿化”变为了“立体绿化”,“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深绿虽已固化为璧山的城市符号,但深绿城市建设的探寻之路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