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制造业PMI跌破荣枯线 专家称制造业平稳发展态势不变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徐艳清 肖中仁 实习记者 李夕冉):8月1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称,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9%,这一数字跌破了“50%”荣枯线。此前制造业PMI数据连续四个月站于“50%”的荣枯线以上。专家称PMI数据虽然跌破50%,但并不意味着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反转,制造业发展总体平稳。
采购经理指数(PMI),是通过对企业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结果统计汇总、编制而成的指数,它涵盖了企业采购、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是国际上通用的监测宏观经济走势的先行性指数之一。PMI通常以50%作为经济强弱的分界点,PMI高于50%时,反映制造业经济扩张;低于50%,则反映制造业经济收缩。
数据显示,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49.9%,比6月下降0.1个百分点。而3月至6月,中国制造业PMI一直位于50%以上。对于7月份制造业PMI数据回落,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反转,制造业发展总体平稳,7月PMI数据回落有其特殊因素,“目前还不能判断出来是从高于50%到低于50%的反转。它有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特别是投资增速放缓这些因素的影响,但是呢,它也有一些特殊的因素,一个是自然的力量的影响,就是降雨量,全国普遍,从南到北。另外的话呢,持续高温,对生产型的企业影响是比较大的。这些有可能就是一个短期因素。另外还有国际因素的影响,这是英国公投脱欧以后的第一个月,在微观层面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这个也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情况。”
对于7月份制造业PMI数据回落的原因,中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解读称,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强降雨席卷中国大部分省市,特别是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洪涝灾害严重,对相关地区的生产、运输等造成较大影响。二是市场需求增速放缓,扩张动力仍显不足。三是一些传统行业继续化解产能,压缩生产。
虽然7月PMI数据并不意味着制造业发展趋势的反转,但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部部长徐洪才看来,制造业在短期内很难有大幅度提升,“制造业从短期看,恐怕很难有大幅度提升,因为整个制造业产业结构处于中低端的位置,现在处在结构调整的过程中,这种调整有阵痛期,需要代价。现在民间投资如何企稳,提高它的积极性,落实起来恐怕也有一定难度。”
值得关注的是,7月制造业PMI数据也有一些积极因素,比如高技术制造业PMI为53.2%,为今年以来的新高。反映资金紧张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企业比重为42.1%和38.1%,分别比上月下降0.7和1.2个百分点,企业融资难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的矛盾有所缓解。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表示,目前制造业发展也呈现出一些积极因素,“我想这个积极因素来自几个方面,一是在结构里头,大型企业的PMI上升得比较快,另外在表明经济质量在好转,高技术类型的PMI是在上升;第二个方面应该说对于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在不断地适应竞争适应环境,这些对环境影响比较大的高耗能的这部分的PMI是进一步的往下走的。我们也可以看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政策环境是在持续改观的,这也是从劳动力的分指数,从融资这块来讲也是在持续改观。”
尽管制造业PMI数据有所回落,但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数据连续两个月回升,对整体经济起到稳定作用。2016年7月份,中国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9%,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回升,非制造业稳中向好,增速略有加快。
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速为6.7%。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部部长徐洪才表示,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有望实现全年6.7%的经济增速,“下半年的经济还是会平稳运行,全年增长速度保证6.7%问题不大。但是我们各项政策要有针对性调控和发力,如果政策不到位,有可能还要往下走。货币政策恐怕还要回归稳定性和连续性,11.8%的广义货币增速还是略微低了一些,可以稍微提高一点。另外财政政策进一步发挥作用,在投资方面要引导民间和社会资金有序流动,同时减税要落实,供给侧改革要让企业轻装上阵,减轻各种税费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