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学生千人一面 让教育回归培育人生目标的本质
北大考试研究院院长去上海面试学生,在慨叹上海学生综合素质高的同时,也隐隐表露出一丝遗憾:他(她)们看上去太完美了,似乎看不出有任何缺点;他(她)们看起来也太像了,就像是一个模具打造出来的一组“家具”一样。(8月16日中国新闻网)
参加面试的学霸无一不是学校中的佼佼者,他们光鲜亮丽,是无数学生、家长羡慕的对象。然而,虽然经过细致的面试培训,但是面对院长出其不意的提问,却慌了手脚。对于自己未来的人生规划,众多学霸的一脸茫然,不禁让笔者对教育的现状感到丝丝凉意。
从上幼儿园、到小学,再到初中、高中、大学,每一次学业的升迁伴随的都是全家人的鼓励与期盼,甚至是谋划已久的路线。许多学生家长甚至在孩子刚刚出生,就开始规划孩子未来20年的学习生涯。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与升学压力不断上升的社会大背景下,为了孩子有一个好的前途,不惜代价的去拼搏奋斗,本无可厚非。但是失去了自我意识的学霸就真的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吗?
接受教育最本质的目的是为后续的人生积蓄力量,和上哪所学校,考多少分相比,培育孩子的人生追求才是最好的方式。回避或忽略这个问题,只是忙于给孩子找什么样的学校,找什么样的老师,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条件,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提高学生多少分数,这些都是偷懒的做法,也在事实上放弃了作为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责任。
包办式的教育不可取,规划好的道路也远没有志向的引导所闯出的天地广阔。但是面对教育资源紧张的大环境,又不能置身事外。归根到底,要想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对当前优质的教育资源做到合理的分配;另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变填鸭式的灌输变为自主兴趣的培养。同时社会与家庭要注重对学生人生目标的教育,才不至于在实现大学梦后变得困惑不安。
人生短短数十年光阴,为了梦想不懈拼搏才是人生的真谛,纵使最终梦想不能实现,那在追梦路上的拼搏与努力所带来的快乐也会使生活变得更加充实。北大院长面试学霸给中国教育带来的警示,不是一个立马就能解决的问题,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的努力,就好比一个梦想,只要我们为之共同努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定能迎来全新的教育时代。(张洪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