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孙辈成“老漂族” 父母们走进“新分居时代”
原标题:照顾孙辈成“老漂族” 父母们走进“新分居时代”
俗话说,少来夫妻老来伴。六十出头的任月娥这几年是真正把这句话咂摸出滋味了。“大半辈子和老伴儿天天生活在一起,没觉得有啥,可自从两地分居后,心里说不出来的不自在。”
不得不选择分开的生活
任月娥的老家在江西,虽然家乡的村子不大,但远近的村民都很羡慕任月娥老两口。“我有一个儿子一个姑娘,前后差两岁,都考上了外省的大学,也都在省城工作结婚定了居。儿子在长沙,女儿在西安。”乡亲们都说,你们老两口也跟着孩子到城里去享福吧。可任月娥和老伴儿却嘲笑自己没那个富贵命。“在农村住惯了,到城里逛几天还行,时间长了哪儿都不舒服。”
可是,随着孙子和外孙先后降生,由不得老两口舒服不舒服,“必须得去照顾孩子啊。”说也凑巧,任月娥的孙子和外孙出生日期相差不到一个月,“儿媳妇和女婿家里老人身体都不好,我和老伴儿只能一个去长沙一个来西安。”
从2010年3月份到了西安,任月娥几乎就只能和老伴儿一年见一次。任月娥说,自从结婚后,老两口一起过了几十年,以前从来没有分开过这么长时间,想不到老了还要分居两地。
如今,随着“80后”进入婚育期,像任月娥这样“老来燕纷飞”的老两口,在城市里越来越常见。家住四府街的肖爱凤也是两年前来到西安帮儿子带孩子。“老伴儿还在甘肃老家种杏。前几年,家里承包了100多亩的杏,合同都是一签十年,要是不经管就彻底赔干净了。没想到儿子生二胎了,两个孙子,小的出生时大的还不到3岁,他们小两口白天要上班,根本没法带,我不过来咋办?”
两边都放不下的牵挂
一边是两个孙子和儿子儿媳妇一大家子等着照顾,另一边是老伴儿一个人孤独伶仃在杏林里四季忙碌,肖爱凤的一颗心被生生掰成了两半。“有时候实在操心老头儿,怕他吃不好喝不好,再上来那股愣劲傻干不歇歇累出毛病,我就坐大客车回去看看。可在老家住几天,心里又惦记着这边两个奶娃娃没人接没人送,真是两边都放不下。”
除了和肖爱凤一样的两头牵挂,任月娥还要忍受着最难熬的孤独。“我也来西安6年多了,可是没有一个朋友。一个是我说不好普通话,也听不懂陕西话,和院子里的老头老太太聊天特别费劲。另一个是白天忙着接送外孙上幼儿园,买菜,打扫卫生,还得张罗一日三餐,好像也没有多少时间了。”即使这么辛苦,任月娥还是喜欢忙一点,“忙一点还好,不觉得孤独,晚上有时候他们都睡了,我就想要是老伴儿在身边就好了,说说话,也不会那么寂寞。”
任月娥的女儿刘女士也知道妈妈心里不舒服,“尤其是看见我妈每次给我爸打电话,叮嘱这叮嘱那,一拿起电话就不爱放下,我就知道虽然嘴上不说,我妈心里想我爸呢。”刘女士不是没想过让老母亲去长沙,和父亲一起照顾哥哥的孩子,“孩子3岁上幼儿园以后,有段时间我试着请过保姆。可效果并不好。没办法只能把我妈再接回来。我现在就盼着我和我哥的孩子明年都赶快上小学,到时候就能让爸妈选择待在一边,再不用当牛郎织女了。”
并不期待降临的二胎
一般老年人都特别希望抱孙子,但说起儿女生二胎,他们却有着不同看法。说起儿子想要二胎,家住凤城八路的一位阿姨一脸拒绝,“我跟儿子儿媳妇说了,要什么二胎,一个娃还嫌不够操心?”
68岁的苗阿姨也有着同样看法。大孙女从2008年出生到现在上小学二年级,儿子和儿媳也确实没怎么操过心,“孙女一出生,我就和老伴儿从陕北老家过来帮他们带孩子。刚开始说是孩子三岁上幼儿园了,就不用我们了。结果上了幼儿园,他俩又没时间接。我那老头子实在住不惯,说不自在,一个人回老家了。剩我一个人带孙女带到上小学。”本来苗阿姨想着上小学就不用她带了,可孙女已经习惯了奶奶照顾,几天见不到奶奶就又哭又闹。苗阿姨回老家和老伴儿团圆了没几天,又不得不回到西安继续带娃。
“我跟儿子媳妇说,你们要二胎就自己带,我坚决不给你们带孩子了。”苗阿姨的理由很简单,吃力不讨好。老一辈和年轻一辈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难免冲突,“现在孙女上小学了,我没啥文化也辅导不了,儿子媳妇工作太忙也顾不上管娃,娃成绩不咋地,儿子也不高兴。”苗阿姨仔细想了想,“我也说不上来啥心情,有点内疚吧,也有点委屈。”
前几天趁着孙女放暑假,苗阿姨回了趟陕北老家,“看到有些跟我同龄的老人不用给子女带孩子,老两口出去旅游,可真羡慕。”
一份不容忽视的情感
“有些年轻人觉得自己的父母一辈子老夫老妻,早就过了谈情说爱的岁数,在不在一起生活没什么影响。其实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西工大心理咨询中心徐鹰教授分析,“越是老年人的情感越不容忽视。”
这些“被分居”的老年夫妻,“他们是被迫的,这在心理上本身是一种较强的暗示,比一般的主动分居更容易造成心理失衡。” 徐鹰说,“别看好多老年夫妻平时在一起生活时一天也说不上几句话,但彼此之间的默契让他们内心拥有安全感。只是老年人不善于表达感情,但这并不代表老年人没有情感需求,任何情感都无法代替夫妻之情。”
“年纪大的人重新适应新环境很困难,这群老人会面临着语言不通、风俗习惯大相径庭等种种问题,有些人甚至不敢出门,他们中的很多人心情和情绪都不是特别好。”社工志愿者张喆长期从事助老扶老志愿服务,见过很多这样因“被分居”而引发心理疾病甚至家庭矛盾的老人。“长期分居的老人重新住到一起,还可能遭遇情感危机。”张喆举例,一对老夫妻原本生活节俭,剩菜都舍不得倒掉。当老太帮着儿子带孙子之后,受年轻人影响,觉得剩菜不应该吃。后来老太重新和老先生过日子,剩菜如何处理就成了老两口的新矛盾,老先生觉得老太太变得矫情和难伺候了,两个人吵了不止一次。
如何解决老人“被分居”这个问题?徐鹰坦言,这需要家庭、社会多方共同努力。“年轻人要承担起独立照顾子女的责任,不再依赖年迈的父母。如果实在没办法,必须要父母一方过来照顾孙辈,作为子女也一定要关注老人的情感世界,多抽时间陪老人散步、聊天,让温馨的天伦之乐冲淡老人对老伴的思念和忧虑。也要主动创造机会让父母团聚。而老人也要学会放手,多关注自己的生活。”
“子女为什么非要老人来帮带孩子,这也从侧面反映出现在社会缺乏信任感、安全感,不相信外人。社区、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比如有的社区将退休赋闲在家的老年人和志愿者组织起来,创办小课堂,帮助社区年轻人解决孩子放学早没地方去的问题,让年轻人安心上班,自然老人也能安心养老。”(记者 张端 实习生 黄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