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楼市谣言调查:排查10万余条信息追踪到信源
原标题:上海楼市谣言调查:排查10万余条信息追踪到信源
上海楼市谣言源头是怎样找到的 ①上海警方首先追查到门户类地产号的文章。 ②往前追溯到“直击上海楼市”等5家现已被关闭的微信号。 ③继续追溯找到谣言的最初三个版本。 ④最终锁定编造谣言的7名涉案人员。
前段时间,房价不断摸高的上海楼市因集中过户、地王等等热点事件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近日来,上海楼市再次成为焦点,而这次成为焦点的原因是上海警方出手整治传播“楼市政策谣言”部分房产中介、微信公号。
上海警方经过技术分析,查找出谣言的源头,并将7名涉案人员抓获。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8月以来,多起谣言密集出现,造成了上海楼市的非理性波动。那么,这些谣言如何产生?通过什么路径传播?谣言的背后隐藏了哪些企图?
最新
造谣人员所在中介企业被调查
8月下旬,关于“上海将在9月起收紧楼市信贷”的谣言掀起了上海房地产交易的一场“风波”,乃至一度造成所谓“离婚购房”的社会关注热点。近日以来,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上海发布”发布的有关整治传播楼市谣言的部分房屋中介和微信公号的消息,让上海再次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昨天下午14点12分,“上海发布”的最新的一条相关消息是:编造、传播“房产新政”谣言,部分中介企业被立案调查、暂停相关网签资格!针对近期部分房产中介企业蓄意编造、传播“房贷新政”谣言,以讹传讹,扰乱上海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等行为,本市住建部门已对编造、传播谣言人员所在的金丰易居、太平洋房屋、我爱我家等中介企业正式立案调查,并暂停相关企业涉事部门(或门店)、人员的网签资格。
追溯
沪楼市三条谣言的起源
8月22日11时许,“上海购房信贷新政”第一条谣言出炉。34岁的上海金丰易居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沈某为了完成自己负责的浦东新区某楼盘销售任务,故意编造了一条谣言,“已接到通知,由于最近土地拍卖价格过高,市委将于下周召开各部门会议,计划于9月份起调整银行贷款政策,未办、未审完的贷款合同请催促尽快办理,这次的信贷政策收紧力度很大”。
随后沈某在该公司的员工微信交流群中连续发布了3遍,要求其下属的18名销售员将该消息告知100余个客户,以加快签约进度。这则谣言经过销售员和客户的传播,迅速扩散至沪上知名论坛“篱笆网”,引起更为广泛的关注。
对于传播谣言的动机,北青报记者获悉,沈某作为楼盘的销售经理,其所带领的销售团队已经向145位客户订立了销售合同,不少客户已经支付了定金。由于购房客户们依然存在观望情绪,虽然支付了定金,但没有办理贷款等业务。由于沈某的销售团队要在今年12月下旬之前计算业绩,而业绩的计算是以银行发放贷款为准,因此沈某希望通过编造谣言来催促员工和客户尽快完成贷款办理。据了解,在沈某发布该谣言之后,其团队对接的145名签约客户大多在几天内办理完了贷款业务。
沈某的谣言传开之后,被“我爱我家”房地产经纪公司区经理赵某看到。8月24日,同样是为了提高房产销售业绩,赵某指使杨浦公园门店房产销售员张某编造了上海楼市的第二条谣言:“紧急通知:接到总部通知,9月1日起上海实行新的限购政策。认房认贷,凡在中国境内有贷款记录的首套房首付一律提高至5成,二套房一律提高至7成,不分本地外地,不分商住住宅,不管贷款还清或未还清,只要中国境内有贷款记录就算。以网签时间为准,9月1日前买房不受该政策影响。有买房需求的客户,请相互转告,时间有限”。
随后,张某会同杨浦公园店经理余某对此谣言进行传播。8月25日,太平洋房屋中介员工蔡某通过同业朋友圈获知上述谣言内容后,在其新浪微博、微信朋友圈进行转发,谣言进一步扩散。
据上海警方介绍,与前两条不同,沪楼市第三条谣言出自一名IT公司的职员。8月24日,上海某IT公司职员倪某发现前述两条谣言在网上热传,想到自己有房产要出售,房价的提升对自己有利。于是,他为了“吸引眼球”,引发更多人关注。编造谣言称:“9月最新限购政策:一是名下无房亦无贷款记录的购房者,首付最低3成,基金利率无优惠;二是名下无房但有过按揭贷款历史的,首付最低5成,利率最低1.1倍;三是名下有一套房再次购买者(对户籍而言),首付7成,利率最多1.1倍(政策无变化);四是离婚不足一年的购房者,限购及贷款政策按照离婚前的家庭情况处理”,并在上海市知名论坛“篱笆网”上发布后被网民大量转发。
8月25日,上海金丰易居房地产顾问有限公司区域总监姚某(男,46岁)在获知上述相关谣言后,进一步编造了所谓的“新政核心内容”,就“首套认房又认贷;离婚不满一年,按离婚前的家庭住房情况执行限购政策”等内容进行“解读”,在该房地产公司销售群等多个微信群内发布,要求其下属销售员抓紧联系客户,加快签约进度,规避所谓“新政”。
调查
沪楼市谣言的传播路径和影响
在一批房产微信公众号的推波助澜下,谣言的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北青报记者了解到,8月22日至8月25日,沈某、张某、倪某等人相继编造上述3个版本的谣言后,或群发自己大量的客户群体、或发布在个人微博、朋友圈、上海市知名论坛,并随即被关注楼市群体、网民转载,造成了谣言的扩散。
上海警方介绍,8月25日,虽然上海市住建委对谣言进行了澄清,但“直击上海楼市”、“魔都看楼市”等一批微信公众号仍大量报道传播上述谣言信息,进一步扩大了谣言传播面,此后大量网民在社交平台、微博论坛群发、转载,以讹传讹,直接导致消费者非理性抢房、市场情绪过热,扰乱了上海房地产市场的秩序。
北青报记者发现,谣言从最初的三个版本像病毒一样扩散,衍化生成了一系列的“上海9月实行购房信贷新政”的版本,内容大同小异,不下数百种,多数版本均指向信贷收紧和离婚购房新规。在“病毒式”的谣言轰炸下,竟掀起了近期上海房地产交易的一场“风波”,乃至一度造成所谓“离婚购房”的社会关注热点。
8月的最后几天,上海掀起了“离婚潮”,各大民政局门口排起离婚长队。由于上海许多婚姻登记中心的离婚人数暴涨,它们不得不贴出告示,要求限制离婚受理数量。8月30日,北青报记者在上海民政局实地探访了解到,8月底前往民政局办理离婚手续的人群中,超过九成是为了“假离婚”买房。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这些楼市谣言均指向楼市信贷政策,谣言内容的时间节点都是9月1日。上海住建委一名工作人员对北青报记者分析,从谣言的内容以及传播方式来看,这次上海楼市的几条谣言应是经过了精心策划,对目标人群、市场情绪的把握非常精准,造成楼市恐慌,鼓动购房者“迅速出手”,给楼市带来不稳定性。
进展
10万余条线索追踪谣言源头
8月29日,公安机关成立专案组就谣言源头开展侦查。通过提取互联网上大量传播的谣言样本,最终确定了上述三个主要谣言版本,通过技术分析,层层溯源及人员调查,排查比对了10万余条线索,最终锁定了上述谣言的始作俑者和恶意传播者。
8月29日,上海市住建委公开回应“购房信贷新政传言”,近期上海市房地产市场交易量虽有上升,但交易秩序正常,总体保持平稳。关于近期社会上有关购房信贷新政的传言,上海市住建委明确表示,没有研究过此类政策,将继续严格执行上海楼市3月25新政,保持上海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9月6日,上海市网信办发布消息称,根据网民举报并向有关部门调查核实,“直击上海楼市”等18个微信公众号散布谣言,传播所谓“上海9月1日将出台房产新政”等不实信息,扰乱社会经济秩序和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社会影响恶劣。网信部门要求相关网站依法对13个违规微信公众号暂停更新30日,关闭5个违规微信公众号。这5个违规微信号为:“直击上海楼市”、“中国地产金融菁英汇”、“魔都看楼市”、“上海楼典”、“尚上海”。
据警方通报,9月6日晚,经上海市公安局组织力量侦查,7名恶意编造、传播相关谣言的涉案人员被一举抓获,现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影响
8月谣言密集引发市场波动
北青报记者发现,8月9月交替之际,发生了多起反响较大的谣言事件,它们之间的一个共同特点是,意图影响市场并且最终导致了市场的不正常波动,这些谣言横跨股市和楼市。
近日,有市场传言:“万科股权之争尘埃落定。许家印将任万科董事长,王石任首席顾问,马云任万科名誉董事长。”针对此消息,万科周刊发文表示此为假消息,“不信谣不传谣,吃瓜群众可以散去了”。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自万科股权之争以来,谣言如影随形,包括万科、万科各大股东、证监会和保监会都曾被谣言卷入,而这些谣言对市场的影响都很明显,造成了万科股价的大幅波动。
8月以来,继“孙宏斌买入万科”后,新传言“保监会要求恒大买入51%万科”也横空出世。8月20日,保监会紧急辟谣所谓要求恒大买入51%万科传言纯属谣言。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该谣言最初是通过某门户网站的地产类公众号发出,经过众多地产类公众号的二次传播,随后在朋友圈引爆,成为当天最热门的一个话题。
8月24日晚间,一篇名为《监管重拳突至!6000亿“万能险”将陆续撤出A股,已曝涉足64股(名单)》的报道流传开来,称“保监会刚刚下发征求意见稿,拟进一步收紧高现价产品,并首次对市场上居高不下的保险产品保证利率做限制”。该文称,据中金公司测算,预计目前A股中约有5000亿至6000亿元存量资金来自于高现价万能险。新规若实施,来自万能险的存量资金会逐步在5年内被置换或取出。受此消息影响,当天上证综指盘中一度大跌逾1.4%。盘后,中国保监会紧急辟谣,指出该传言不实。
尽管辟谣了,但给相关个股造成的巨大波动却已造成,由于被该谣言所误导,一些投资者的损失已无法弥补。一名投资界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造谣者往往是利用了市场的不对称信息,希望通过谣言来获取利益,利用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实现套利。
上海楼市信贷新政、万科股权之争、6000亿“万能险”撤出股市……今年8月,无论是股市还是楼市,都传出了造成市场巨大波动的谣言,都引发了政府相关部门的辟谣,但谣言影响深远,对相关群体造成的伤害已难以弥补。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这些谣言的传播路径大相径庭,往往都是在微博、微信朋友圈首发,然后经过相关领域公众号的二次传播,引发市场情绪,进而影响市场。
财经关注
上海楼市谣言是靠什么路径传播的
北青报记者从上海警方获悉,为了查处谣言,公安机关成立了专案组寻找谣言的源头。据介绍,专案组通过提取互联网上大量传播的谣言样本,最终确定了上述三个主要谣言版本,通过技术分析,层层溯源及人员调查,排查比对了10万余条线索,最终锁定了上述谣言的始作俑者和恶意传播者。那么公安机关是通过什么样的技术分析,如何根据海量碎片化的信息,寻找到谣言的源头的?对此,北青报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新浪微博一名产品运营经理告诉北青报记者,公安机关掌握一定的谣言样本之后,要查找谣言的源头在技术上应该不是难事。目前,就新浪微博而言,已经可以实现对单条微博的传播路径分析,比如说一条微博是如何引爆的,关键是看这个引爆点,这个引爆点往往在于二次转发,就是引爆点大量地触发了二次转发。在这个二次转发的过程中,粉丝多的大V账户的作用至关重要,主要是其覆盖的人群多。由于上海楼市谣言的相关信息已经被删除,北青报记者以近期某热门事件为例进行了传播分析,发现系统分析的数据几乎包括微博的所有层级的转发及评论数据,其中最重要的节点就是第二层的转发,该层级由认证媒体公号、认证传媒人士和网络大V组成。第二层转发之后,该消息的覆盖人群实现了几何级别的增加。
该产品经理介绍,虽然不知道公安机关是如何在海量的信息中找到谣言的源头,不过既然可以对某单条信息的传播路径进行分析,在掌握足够多信息的情况下,沿着传播路径倒推应该就可以实现。上海楼市谣言中,公安机关经过层层溯源及人员调查,排查比对了10万余条线索,最终找到谣言的源头,采取的方法应该就是沿着信息的传播路径的倒推。
据上海警方通报,在沪楼市谣言传播中,除了微博、知名论坛之外,微信公众号也是一个重要的引爆点。除了被关闭的5个房地产公众号之外,另有13个违规微信公众号被要求暂停更新30日。北青报记者注意到,这13个公众号包括了上海4家知名房地产中介的认证公号、4家门户类网站的房产公号、3家新闻类媒体公众号、2家地产类知名公众号。这些被处罚的公众号无疑在谣言的二次传播中起了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
腾讯一名资深产品经理表示,微信后台的大数据系统特别强大,微信公众号后台的分析工具可以实现对订阅读者的群发功能,公号作者可以通过分析工具看到文章的传播接收效果、二次传播的比例,还能对受众的特点进行分析。但由于微信本身跟微博相比,其朋友圈等更具有私密性,普通读者要追查谣言的源头比较苦难,但如果警方掌握足够多的服务器数据,用分析工具进行筛选和溯源,只要下足够的功夫,追查到源头应该不难。上海警方应该是先追查到了那些门户类地产号的文章,然后再往前追溯到被关掉的5家微信号,随后通过这些微信号再前往追溯,最后找到了谣言的最初的三个版本,再锁定涉嫌编造谣言的7名房产中介人士。
财经观察
应对谣言的最好方式是政府信息及时发布
8月以来,从楼市到股市,多起谣言搅动了市场。为何谣言越来越多?谣言影响市场越来越大?新媒体为何成为谣言的重灾区?谁该为谣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我们的辟谣机制在哪些方面还存在不足?
微信、微博等媒介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信息交流、人际社交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也成为滋生谣言的温床。在朋友圈模式下,谣言的传播变得非常便利和快速。一条微信文章发出以后,通过二次传播,极易产生引爆点。目前,一些微信公众号、微博大号为追求点击率,刻意地迎合情绪。比如上海楼市信贷新政谣言,其实稍有判断力的人,应该能够辨别出其中的谣言属性,但这些媒体公众号不但没有去辟谣,反而通过转发、解读这些谣言迎合市场情绪,以获得更多点击量。
另外,在粉丝经济盛行的当下,微信公众号的价值会通过关注者多寡来衡量。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一个微信公众号如果有3万个关注者,每发布一条信息的收益就有1500到6000元不等,关注者增加,收益也会递增。因此,一些营销公号就会通过发布耸人听闻的信息,来增加关注度,这些关注度就成为他们营销的价码。
由于造谣的成本太低,在利益面前,许多人便铤而走险。对此,上海住建委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一些营销机构的公众号,为了私利传播虚假新闻信息。对于这部分公众号,应该加大处罚力度,加大传谣成本。昨日,北青报记者获悉,上海部分中介及相关人士因编造传播房产新政谣言被查,网签资格被暂停。跟以前往往只是封号相比,此次上海对参与造谣的机构和相关人士的惩罚力度是空前的。
谣言极大损害政府的公信力。那么除了加大对谣言的惩罚力度之外,因该采取什么措施去避免谣言的产生呢?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新闻学研究室主任黄楚新表示,政府掌握的信息肯定比个人要全面,只要在第一时间客观、公正地发布信息,很多谣言都会不攻自破。而一旦政府处理不当,很容易导致谣言满天飞。当谣言盛行时,再去辟谣就晚了。
本版文/本报记者 朱开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