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三位里约残奥会中国志愿者:我的残奥会志愿者经历
国际在线报道(特派记者 陈昕儿):在里约残奥会赛场外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抱着对奥运的热情与好奇,通过层层选拔,自费来到里约参加残奥会。他们为残奥组委以及各国选手提供翻译和协助等服务,通过残奥会了解了残疾人运动员,并认识了南美国家巴西。他们就是残奥志愿者。
今年22岁的邵晨来自浙江宁波。带着儿时的梦想和对体育的热爱,还在上大学的他利用暑假来到里约热内卢,参加了残奥会志愿者工作,在主新闻中心和举重馆担任票证检查员,“因为我从小就是奥运会的粉丝,看着奥运会长大的,受到家庭的影响。当时就突发奇想,想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招募,发现还真有,然后就报名了。”
来自河南许昌的意大利语教师程一弘是里约残奥会射箭比赛场馆的志愿者,主要负责引导运动员入场和翻译等工作。程一弘在高中时期曾作为交换生去意大利留学,住在当地一户志愿者家庭。在那里,她结识了残疾人射箭运动员伊丽莎白。伊丽莎白是伦敦残奥会女子射箭银牌得主,同样也参加了今年的里约残奥会。程一弘说,她和伊丽莎白的感情非常要好,今年来里约,就是为了伊丽莎白而来的,“因为当时和她住在一起,第一次和残疾人这么亲近。我能够很深切的体会到他们的生活模式,我很喜欢和他们呆在一起。我很想体会一下他们的精神层次。我觉得她(伊丽莎白)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
同样是为了完成儿时的心愿,来自辽宁沈阳的曹思璐今年利用换工作间隙来到里约热内卢参加志愿者服务。在奥运会期间,她为跳水场馆提供的赛后采访提供语言翻译。残奥会期间,又来到游泳比赛场继续她的志愿者工作。曹思璐说,参加志愿者服务,自己也收获满满,“在跟世界各个国家交流的时候,会对世界其他地方更加了解,人与人的相处,怎么在很短的时间里要在一个团队里一起工作,怎么去协调,怎样很快的上手给你安排的工作。”
从一开始因认不出队员而倍感紧张,到很快适应志愿者工作,并和很多运动员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志愿者变成好朋友,曹思璐逐渐了解了残奥会的意义,并深深为残疾人运动员的顽强拼搏和积极乐观所感动。曹思璐所服务的游泳比赛,是中国残奥会的夺金大项。在游泳比赛场,她一次次见证了升国旗、奏国歌的光荣时刻,同时也体会到了深深的自豪感,“作为一个中国人,在这样的环境里面,觉得自己国家特别强大,你会特别有一种自豪感。这毕竟是一个很国际性的赛场,你周围都是来自世界各个地方的人,每天都在上演这样的状况,你就会觉得真的是很自豪。”
在曹思璐看来,参加残奥会志愿者,尽自己所能帮助运动员,让世界更加了解他们,就是她工作的最大意义所在,“我觉得更有意义的是,通过我的工作可以让世界更了解这些运动员,更加认识中国运动员,中国的团队,所以我觉得累是回到酒店后才会感受到,但是当时在场馆时,你感觉一直被需要去做翻译。你能帮助运动员,让世界更了解他们。”
在里约热内卢,这些来自中国的志愿者无不感到巴西人的热情开朗,乐观好客。程一弘说,她已经被这里的氛围深深感染,“我觉得巴西人民真的是特别热情,他们很乐于助人。有时候我觉得我是刚刚新来的,内心会有一点胆怯,但他们会用引导和鼓励的方式,消除我们在场上的紧张感。”
邵晨在来巴西之前,曾经在柬埔寨旅游时认识了巴西朋友杜杜。来到里约后,邵晨就借宿在杜杜家。因为学业,邵晨在为残奥会提供了六天的志愿者服务后,就匆匆回国。回想起在巴西的时光,邵晨无不怀念,“我感觉就是不想走了。感觉海滩很舒服,人都很热情,感觉在巴西生活的很开心,没有什么压力。”
临行前,邵晨在朋友圈写下了这样的文字:“之前还担心安全问题,纠结要不要来。但是回过头来说,来里约是我这辈子做过的最正确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