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感悟千万年积淀下来的生命真谛 ——记抚顺琥珀雕刻工匠陈焕升
新华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李旭)一把雕刻刀、一颗琥珀,他在工作室里专心于创作。80后的他身量微胖,声音洪亮,坐在记者对面手拿雕刻刀在琥珀上雕刻纹样,厚薄有度,刚柔相济,精致的纹案慢慢显现出来。每一块琥珀都是大自然的精灵,而琥珀雕刻的背后凝聚着中国匠人的坚守、热枕和执着。
我们今天要说的大国工匠就是这一位琥珀雕刻师。他喜欢雕琢精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原石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每一位欣赏过他雕刻作品的人都会有同样的感觉:他的雕刻有生命,无论是人物、花、鸟、鱼、虫……在他的刀下,都会显得独一无二,几乎不可复制。他就是抚顺琥珀雕刻工匠陈焕升。
陈焕升在雕刻琥珀(李旭摄)
与琥珀的“前世今生”
陈焕升出生于辽宁锦州义县,自幼酷爱美术,9岁那年,他偶然得到家乡雕刻师启蒙,自此爱上了雕刻。“小时候没有雕刻工具我就用老奶奶做鞋的锥子或者用自制的工具艰难地练习雕刻,没有东西雕就雕镂空的粉笔。”陈焕升说。他的第一本雕刻书是他1997年省吃俭用花了50元购买的,也是从那本书上他第一次了解到关于琥珀的知识,对这个大自然神奇的馈赠充满了好奇与遐想。17岁在沈阳读书时,偶然的一天在古玩市场亲眼见识琥珀,那一刻,他被琥珀迷人的造型和光泽深深吸引而不能自拔,忍痛从不多的生活费里拿出一大笔钱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块琥珀。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一发不可收拾地喜欢上了琥珀。
陈焕升琥珀雕刻作品(李旭摄)
精湛技艺源自用心感悟
陈焕升在雕刻琥珀前,先后雕刻过木头、石头、竹子、玉,积累了丰富的雕刻经验。数种雕刻技艺的融会贯通,良好的美术功底与雕刻经验,都为其琥珀雕刻技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琥珀雕刻并不是想学就能学好的,这个必须吃得了苦,受得了脏,需要很强的钻研劲和对琥珀的钟爱之心。”陈焕升说。此时他拿出一个雕刻刀对琥珀比量着,轻轻触碰着琥珀,原石多处断裂,从中可以看到琥珀的硬度低,十分脆弱,特别是矿珀里面又含有一些杂质、裂痕、气泡等,所以琥珀的雕刻很有难度。“在琥珀的雕刻过程中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持刀力度要随着琥珀硬度的变化不断地改变,一不留神就可能前功尽弃。”陈焕升说。他在雕刻的过程中凭借着自己的灵感,以料定稿,用心读懂每一块琥珀原料的内涵,对琥珀的原材料细心拿捏和雕刻,保证琥珀作品的完美。
用工匠精神赋予琥珀新“生命”
陈焕升的琥珀雕刻生涯始终都伴随着研究和改进。“几万年,几百万年……时间流逝,地壳发生改变,海水冲刷着森林。松脂球淹没在海沙下面,经过千万年的积淀,变成了一块化石,这就形成了琥珀”。琥珀有千万年历史,说他在雕琢琥珀,不如说他是在感悟积淀千万年的“生命”真谛。现在的陈焕升坚持每天步行20多公里,他认为这是磨练心性,在琥珀的雕刻过程中缺少不了这种心境。他很少参加娱乐活动,大量时间都用在与朋友交流琥珀和对琥珀雕刻和钻研。“工艺流程分为采料、选料、切皮、造型、破荒、捣角、铲活、走刀、抢细、磨光、钻眼、搓孔、磨形、穿珠、内画、镶嵌、抛光、清洗等,有圆雕、浮雕、透雕、线雕等各种技法。”陈焕升说。在他的心目中,雕刻出来的琥珀作品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陈焕升向记者介绍雕刻手法(李旭摄)
陈焕升每一次面对琥珀,都在做着只属于他们自己的对话,他对琥珀的理解并不是将它当做商品,而是想融入他们、倾听他们、爱护他们。陈焕升将他们当做“千古”的朋友,努力读懂他们。在似有似无的心语中,以细腻流畅的线条、虚实结合的写意刀法打造了一件件琥珀精品。沉睡千万年的琥珀在他的雕琢下被赋予了新的“生命”。这就是陈焕升,这就是他对琥珀雕刻的执着和敬业。“工匠精神是一种坚守,不单纯是“手艺”人要有这种精神,我们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这一种精神。”陈焕升说。
陈焕升向徒弟传授琥珀雕刻技巧(李旭摄)
将抚顺琥珀传承下去
多年来,陈焕升不仅致力于琥珀雕刻技艺的研究,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让这门传统工艺绵延不绝地传承下去,他对徒弟的要求也是要拥有这一份坚守。为此,陈焕升创立了抚顺市琥珀雕刻文化研发与保护中心,旨在传承和保护有着百年历史的抚顺琥珀雕刻文化,保护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抚顺的琥珀雕刻历史已有百年,并作为传统美术项目成功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它的琥珀雕刻文化是其他任何一个地方所无法比拟的,我们一定要充分助推抚顺琥珀产业的发展。作为一名传承人,这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陈焕升说。多年来,他一直在往这方面努力奋进,努力宣传、推广抚顺琥珀产业的发展,希望能利用抚顺深厚的琥珀文化将城市打造成琥珀的“圣地”,让世界人民知道抚顺,知道琥珀雕刻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