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中国美术馆接受62米巨幅通景山水画《三峡史诗》捐赠

2016-10-24 16:50:58|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范琪妍

62.8米、宽2.2米的通景山水画《三峡史诗》将中国美术馆方厅完整包围,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画前致辞感谢捐赠者。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刘思恩):10月24日,巨幅通景山水画《三峡史诗》捐赠仪式在中国美术馆举行。 

  当年参与创作的部分画家江苏省国画院著名画家秦剑铭、安徽省国画院专职画家朱修立、湖北美术院专职画家施江城、湖北美术院专职画家张军、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政治部宣传局专职创作员陈芳桂出席了捐赠仪式。《三峡史诗》创作至今历时数年,当年参与创作的有些先生已经故去,他们的家属也到了捐赠现场,他们是:上海中国画院画家陆一飞先生之子陆晓波,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李文信先生之子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李彤,湖南省书画院画家钟增亚先生夫人崔德鹍及儿子钟岚。

  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向到场的创作画家和画家家属颁发了捐赠证书。吴为山致辞感谢时说:以秦剑铭先生为代表的九位画家来到中国美术馆,他们把长期辛勤创作的成果奉献给中国美术馆,这是一种情怀。而且中国美术馆给予他们任何奖励,他们都表示不接受,他们认为这些作品就应当奉献给国家。当然中国美术馆会给所有的艺术家一个承诺一个表态:这些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一定不会是仓库里永久的藏品,它们会被经常拿出来,在不同的场合,给人民欣赏。要让大众领略你们艺术的风采。感谢你们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吴为山表示,他对这批画认真琢磨过,“实际上以江苏画派为主体的审美意向。江苏倪云林、顾恺之、元四家、明四家、清四王、金陵画派、扬州八怪、石涛都在那里,应当来说底蕴非常丰厚。在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傅抱石两万三千里长途跋涉带领江苏国画院的画家们写生,秦剑铭先生是国画院的画家,在毛主席纪念堂里面有他和亚明先生合作的《北戴河》,他是江苏画派的重要画家之一。这九个画家有上海、湖北这一条线上的,上海陆一飞先生也是非常著名的画家,人已经去世了,人去意在,山高水长。我们从三峡的行云,从三峡的流水当中,可以感到文化传承,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艺术家的情怀和祖国山河同在,与祖国文化同在,所以这些作品也佐证了笔墨当随时代,也佐证了艺术为人民,也佐证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三峡史诗》巨幅通景山水画的创作活动,是著名山水画家亚明先生生前所倡导,以江苏画家秦剑铭为发起人,会同长江沿岸六省市的其他八位画家,施江城、徐建明、朱修立、陆一飞、李文信、钟增亚、张军、陈芳桂,共九人,作为主创画家共同创作完成的作品。

  秦剑铭在捐赠仪式上回顾当年创作的过程说:“今天我很激动,为什么?我想起这张画的创作也是很坎坷的。2002年春天,我的老师著名画家金陵画派重要的创始人亚明先生离开我们这个世界前几十天跟我讲,他说长江三峡大坝马上起来了,三峡将有所变化,他说,你能不能组织长江沿岸画家把现在的三峡画一画,三峡的意境要转换,转换以前把它留下来,留给历史。当时他呼吸都已经很困难了,后来我把他要说的话,一句一句记下来,打印好以后,题了“亚明”两个字,他说一定要盖一个章,盖好以后交给我,他说:‘把我这张文件保管好,希望你能完成这件事。’十天以后他就走了。现在这张打印的原件在美术馆。当时我心里很难过。我的恩师走了后,拿了这张纸我一直在想,我一定把这个事情做好。后来我就给上海、安徽、湖北、四川、湖南一个一个的画家打电话,得到了诸位画家的支持,而且得到热烈的响应。当时2002年的时候我们画家都不富裕,哪有那么多的钱完成这个事情,这时候我找了新科,得到他们的支持。

  九位画家没有一点私心杂念,就是一个愿望:把亚明老师遗愿画成现实,把现在长江三峡纪录下来留给后人、留给历史。我们九位画家团结尽心尽力做这件事情,没有一个私人想法要怎么样怎么样。特别是钟增亚老师,他那时候已经查出身患重症了,而且已经开过刀了,他还要坚持参加这个活动,他还是跟我们一道去跋山涉水,其实那时候他已经在生命最后的半年了,他为了这件事情是在用生命画画,这张画还没有最后完成,还没有展览,他已经去世了。”

  该作品的创作活动,由上海《文汇报》、江苏新科电子集团、中国美协《美术》杂志社共同主办。

  江苏新科电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秦尚志回顾当年支持画家们的创作:“2002年的3月,我的本家老兄秦剑铭回来跟我商量,他说:‘我们要做一件重要的事,把长江流域九位重要画家联合在一块,要画一幅很了不起的,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画。’他说:‘我要得到你们的赞助。’‘好!’我说,‘后勤工作我们来做。’”于是,画家们租了一辆轮船,到三峡沿江去爬山、写生。回来以后在新科集团开始创作,“我们提供一个大的车间,大热天画家们就在画室里面研讨,勾画,争吵,坐在桌子上面喝茶,躺在椅子上面构思,就相当于今天的创客,但是我们没有提供咖啡。”

  《三峡史诗》创作完成后,到全国各地去展出,“每次展出,我们专门配了一个木工和一个钣金工,到昨天依然是他们这两位把这个架子撑起来的。我们在全国各地,在南京、北京、深圳、上海、常州等地展出反响非常好。我们展出以后就把这个画再拖回来由我们新科集团保管。14年过去,我们今天打开一看,一点没有损失,保管得非常好。”秦尚志先生表示,中国美术馆作为艺术的殿堂,肩负着保护和弘扬民族传统艺术的责任,这件作品由中国美术馆收藏,相信会得到更好的展示,还能更好地发扬创作画家的胸怀和他们的精神。

  据介绍,2002年3月,画家们到达三峡起端——奉节。经过攀绝壁,走伐道,观大坝,跋山涉水,乘风破浪,收集大量一手素材,研究三峡特点。寻找绘画表述语言,构思草图,积累合作经验,实验恰当的笔墨表现方法。历经五个多月的时间于同年八月完成了这幅长62.8米、宽2.2米的盛世巨作,为长江三峡的险秀美景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长江三峡既是举世闻名的自然景观,也是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摇篮。《三峡史诗》巨幅通景山水画通篇洋溢着艺术家们深沉的民族之情、爱国之心,是进入21世纪中国山水画的一幅力作,给美术界注入了一股宏大之气。《三峡史诗》艺术创作执行总监李树勤引用亚明先生生前所说:“画家要拿出些重头作品,这些作品要体现民族精神与气质,体现爱国之情,用山水画张扬对时代的认识,山水云烟也是生命和精神的体现。”

  原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美术评论家陈履生也提到,这件作品改变了一般的观赏方式,比壁画更重视笔墨语言,比一般长卷更重视章法,在表现形式和空间方面做了探索,同时涉及到了和中国画相关的许多问题。这幅画传承和延续了江苏山水画的特点,运用集体的智慧加以改良,为研究历史上的新山水画和江苏山水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早在2002年10月的内部观摩展中,画家们就表示这幅画在公展之后,最终将捐赠给国家。如今夙愿始成。《三峡史诗》这件凝聚着多位画家及学者智慧的划时代巨作,在十多年后的今天,找到了最好的归宿。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