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新闻分析:解读新一代长征火箭“老祖宗”

2016-11-03 22:48:22|来源:中新网|编辑:靳松

  中新社海南文昌11月3日电 题:解读新一代长征火箭“老祖宗”

  中新社记者 张素

  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运载火箭系列总设计师龙乐豪看来,能够担得起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老祖宗”之称的,前有“长征二号”,今有“长征五号”。

  “长征二号”的重要程度无需赘言,不久前,“长征二号F”将两名中国航天员安全送入太空,续写载人航天工程“连战连捷”。

  11月3日,“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解读这位新任“老祖宗”,要先从“老”说起。

  纵观“长征五号”研制史,如果算上先期开展的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研究,已有30余年。“醒得最早,起得太晚。”时任一院基层研究院总体设计室主任、新一代火箭倡导者龙乐豪遗憾地说。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航天人就提出用两级半构型替代三级半的火箭任务,其中芯一级、芯二级均用氢氧发动机,以液氧煤油发动机做助推。这个构想与当前世界主流大型运载火箭基本一致。

  直至2006年,国务院批准新一代运载火箭基本型长征五号立项研究。由此开始十年磨一“箭”。

  这一箭威武雄壮。箭体直径达到5米,立起来有20层楼高,起飞重量达869吨,运载能力是“长征三号乙”的2.5倍。

  这一箭攻坚克难。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长征五号副总设计师张卫东举例说,如此庞然大物竖立发射依靠助推器支撑,即采用前捆绑点传力设计方案,“不足0.1平方米的前捆绑点处,单点载荷达到了315吨”。

  张卫东说,设计团队几经坎坷,最终用3000多个零件铆接成斜头锥,把1吨重的高硬度钢材加工成为130公斤的轴承支座,突破设计瓶颈。

  这位“老祖宗”以大胆创新而著称。全箭采用247项核心关键新技术,新技术比例几乎达到100%。而国际研制新型火箭或航天器采用的新技术比例一般不超过30%。

  但它不失“稳健”。中国现役火箭的设计可靠性最高为0.97,“长征五号”的核心控制仪器采用三冗余,也就是三个同样仪器互为备份,将自己的可靠性提高到0.98。

  “长征五号”的优点还有无毒、无污染、低成本、高可靠、适应性强、安全性好,并且“时髦”。比如时兴的3D打印技术,将芯级主承力件的重量减少了30%;再如采用全透波结构的整流罩好比是“全景式天窗”,再不必往金属铝结构上“打补丁”。

  中国航天专家指出,“长征五号”的地位还取决于它的技术牵引力及辐射带动力。

  10年间,“长征五号”的首飞时间被推迟,但“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相继首飞成功。龙乐豪说,这都是由“长征五号”牵引出的工程项目。比如,前者使用的120吨级液氧煤油火箭发动机是另外两型火箭的主动力。

  分析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工程严格按照“通用化、组合化、系列化”的设计原则,突出技术方案的可转化性,可以带动现役3.35米直径运载火箭动力系统升级换代,牵引新一代运载火箭系列化、型谱化发展。

  此外,10年间逐步建立形成以精密制造、新型材料以及流体、传热燃烧、光机电一体化等技术为主导的多项民用技术,并推广到装备制造、环保、石油、电力、消防等多个国民经济重要部门。

  雄关漫道真如铁,上万名航天人用10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锻造出一把“利箭”。但对“长征五号”领衔的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来说,“出鞘”仅是开始,还需迈步从头越。(完)

标签:长征五号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