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E-LIFE中国教育论坛:与世界教育创新的对话
WISE-LIFE中国教育论坛圆桌论坛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钟磬):借“中国-卡塔尔友好文化年”之契机,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首次登陆中国,与中国民间教育智库——21世纪教育研究院携手,2016年11月5日在北京联合主办了以“创新促进公平”为主题的“WISE-LIFE中国教育论坛”。论坛上,有世界教育“奥斯卡奖”之誉的“WISE教育项目奖”为2016年度的6个获奖项目颁了奖,WISE首席执行官斯塔夫•伊安努卡(Stavros N. Yiannouka)、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突尼斯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信息通信技术部长斯利姆•凯布斯(Slim Khalous)、中国驻卡塔尔前大使高有祯、英国低成本创新专家查尔斯·利德比特(Charles Leadbeater)等等在内的全球20多个国家近600位创新领袖、教育决策者、办学者、专家及行业权威人士就各国在教育创新方面所做的探索、努力和研究进行深度对话。
世界教育:创新在哪里?
本届论坛主题为“创新促进公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教授在论坛上表示:“论坛让我重温了参与卡塔尔WISE的经历,再次看到,为了难民营中的女性、儿童等,用各种低成本方式来鼓励教育创新,把‘创新’和‘公平’这两个概念紧密联系起来,这是WISE非常特殊的价值!”
世界教育创新峰会(简称WISE)是2009年由卡塔尔王室的谢赫·莫扎·宾特·纳赛尔殿下倡议创立的,是为激发创新思维、辩论和行动而创办的国际性、跨领域平台。2016年获奖的6个项目分别为:“图书馆无国界”机构为难民群体设计的多媒体移动教室——“点子盒子”(Ideas Box);目前服务于乍得难民营、苏丹达尔富尔难民的低成本、可复制的学前教育“小涟漪”(Little Ripples);为扭转黎巴嫩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趋势而针对农村青年就业的“教育促进增长及价值创造”(Education for Growth and Value Creation)项目;在加拿大、美国开展的让每一个人都能学好数学的“JUMP数学”(UMP Math);在巴西实施的为学生量身打造个性化学习平台的Geekie项目;帮助印度北部十几万女性以电脑化快速识字而获得教育,改善生活质量的Tara Akshar识字项目。
WISE首席执行官斯塔夫•伊安努卡指出:“‘创新促进公平’是运用全球化视角探索本地需求的重要机会。”教育公平这意味给每一个学习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优质教育机会,弥补缺点,释放潜能,有效填补城乡之间、阶层之间、民族之间、男女之间等鸿沟。
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城市与城市、城市与农村之间也都存在较大差异,尤其是6100多万留守儿童及流动人口等弱势群体,他们的教育需要用创新思维来解决。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提出:“教育创新并不是人为的标新立异,而是为了改变现实,创造未来。我们应善于利用技术,以更大规模地解决教育的重大问题,但不应把创新与技术等同起来,更不能以技术为前提。互联网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文化。我们固然需要互联网、智能手机和iPad,但更需要汲取自主、开放、个性、互动、非行政化、去中心化、去权威化、公众参与、信息公开、资源共享等互联网思维,使它们融入现行学校和教学,从而产生革命性的效应。”
教育创新:需要“快”还是“慢”?
在论坛上,全球最大的低价连锁学校桥梁国际学院创始人梅嬉蝶(Shannon May)博士分享,自己10年前在辽宁一所乡村小学做教师时发现,要让孩子在学校里能建立自信,得到充分学习,教师需要付出大量的精力,需要受到积极的鼓励,还需要得到辅助。否则,很多孩子学不好,到初中就退学了。并且同样的问题在世界各地都需要解决。因此,梅嬉蝶开始启动桥梁国际学院的项目,采用工程系统技术,用低成本的“掌中宝”给教师展示在世界范围内所做的同一个课的教学和研究结果,远程给予教师具体指导,以达到大面积改善教师教学的目的。梅嬉蝶博士的“工程思维”为低成本供应规模化有质量的教学提供了新视角。
在认可和肯定“工程思维”的同时,来自上海苗苗阅读公益机构的创始人周洋先生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也提出自己的观点:用标准化数据推动教育的变革,可以得到非常快速的发展,用“标准化”的方式可以进行大规模的快速复制,但是,人本主义的教育是人对人的一种影响,包括教师对教师、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非常缓慢的过程,因此,工程式的“快”与人本主义教育的“慢”两者可能存在哲学上的矛盾。周洋所推广“苗苗阅读”项目,就选择了“慢”,针对每一所学校的个性化需求,为打工子弟学校量身定提供不同的阅读支持。
获首届“全人教育”教师提名奖的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科学老师陈耀也认为:目前,中国的教师不缺乏技术,技法培训也不难,但是,缺乏的是踏踏实实做一件事的“心”。因为教育是缓慢的,所以才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说法。陈耀老师认为,教育最需要影响的是家长,自己正在推广的“一千零一夜家庭实验室”计划,就是通过学生的改变来影响家长,但这是非常缓慢的过程。目前正在云南楚雄担任“美丽小学”校长的原北大附中校长康健也有同感,康健校长认为,教育在本质上的很难“拷贝”的,另外,要懂得运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理念是“道”,教育实践是“器”,中国的乡村教育不应该跟着“城市中心”的价值走,应该根据乡村的优势走出自己的一条路。
教育创新:“未来的学习”是什么?
在论坛的“21世纪核心素养以及面向未来的学习”议题中,全球教育领导力与前沿学习总监瓦莱丽·汉诺(Valerie Hannon)女士指出,目前全世界都存在相同的矛盾:一方面企业无法找到有适当技能的年轻人来填补岗位空缺;另一方面,年轻人的失业率进一步增加,2008年经济危机时,包括著名大学毕业生失业率达到30%到50%。另外,计算机、机器人技术迅速发展,将会大幅度减少未来社会的就业机会,据牛津相关的研究,64%现在美国的工作岗位,未来20年都会受到机器人的威胁。教育要培养什么样的21世纪核心素养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
著名教育改革家李庆明校长认为,核心素养应该包括:第一是对生命的认识和态度;第二是人文素养;第三是“学习力”的培养,观察力、想象力、批判性思维等等,还包括信念和信仰的建立,这些因素将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未来的学习”这一命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曾晓东指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目前教育机构在改善儿童的家庭成长环境方面非常无力。儿童由于居住的区域不同,生长的家庭不同,由于儿童的母亲教育水平不同,儿童的成长环境和素养发展及心理发展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教育改革和创新以及“未来的学习”,需要纳入家庭与社区的因素,教育要进入家庭和社区,才有可能让孩子接受全方位的教育,让精神成长打下良好的根基。
据悉,此次WISE-LIFE论坛还发布了集萃全球教育创新精彩范例的三辑WISE案例书中文版和21世纪教育研究院“LIFE 教育创新”项目的案例书《为生活重塑教育——中国的教育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