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冬:民族音乐国际化已然在路上
黎冬:民族音乐国际化已然在路上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佟同):金秋十月的上海不同于早已进入寒凉季节的草原,夏日的热感尚在。闭眼回忆,8月里那场在呼伦贝尔举行的游牧音乐节依稀在目,环绕于天草之间那悠扬的旋律仍存于耳畔。黎冬导演带着这份源于大自然的音乐现身上海国际艺术节,带着民族音乐国际化的梦想奔赴到第一个驿站,上海!
之所以第一站来到了上海,要源于黎冬导演身边一位热爱民族文化、热爱音乐的老朋友。当黎冬导演两年前第一次投身于呼伦贝尔国际游牧音乐节时,这位老朋友已经在积极地关注,并默默地支持着,他称赞呼伦贝尔国际游牧音乐节上的表演是好的文化传承,是值得大家关注的。这位热爱并支持民族音乐的朋友叫刘军,是上海能智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旗下“大隐书局”的创始人,也是本次游牧音乐会上海站的协办方。他很多年前就开始关注黎冬导演策划的相关游牧音乐节,当两年前看到在呼伦贝尔举行的第一届游牧音乐节时,他提出让民族音乐也走进城市,为此牵线上海国际艺术节,支持并协助黎冬导演将“天草之间”带到了时尚大都市—上海。他们称,上海站是呼伦贝尔国际游牧音乐节的一个延续!
在时尚中传承
上海之所以被誉为时尚都市,大多在于这个城市的文化不断在演变。既保留了原有民俗原味,又在这个基础上增添了许多现代化气息。黎冬导演把草原上的音乐带到都市,想必也有自己的独特想法。
黎导说,“想打造一个人的时尚,可能涉及到服装、造型等外包装。但人的长相、血统、和民族这些原本的元素是不会变的。从音乐角度去讲那就是编曲,让古老的民歌时尚化,这样年轻人才会接受,才愿意传承下去。一旦时尚了,就会有更多群体和媒体关注,这样就产生了商业价值。有了商业价值之后就会产生良性循环,良性循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黎导一直都想把呼伦贝尔国际音乐节带到更广泛的地方去,并在这条路上努力着。这一次,他和支持民族音乐的朋友们将“天草之间”带到了都市,或许这就是一种全新的尝试吧。他说希望都市的年轻人喜欢并愿意接受草原的这一缕清风徐来,希望给都市增添一抹不一样的音乐色彩。
让更多人了解传统民族音乐
56个民族56朵花,中国的民族音乐可谓是数不尽数,丰富多彩,散发着一个时代和一个地域特有的美感。但如果不是时代的变迁,不是传播手段变得快捷,我们还不能听到那么多美好的音乐作品。当然,尽管如此还是有很多未挖掘到的元素待我们来发现。
黎冬导演说,“从前的民族音乐都是口口相传,一旦不好听或者不受喜欢很有可能就传不下去了。现在有了先进的设备,古老的歌谣和民谣都可以保护起来,那么,有了保护但没有人继续传承也是行不通的”。
之前有人跟黎导提出过民族音乐的“创新”,但黎导没有认同,他觉得珍贵的东西需要保护和传承,而不是改变。他说,“希望能通过一些方法让更多的人去关注到民族音乐,去支持民族音乐,通过国家的一些政策和扶持去改善传承中遇到的一些瓶颈。让民族音乐成为年轻人感兴趣的类别,这样才是最好的保护措施和传承的好方法”。
上海这场“天草之间”音乐会是以民族音乐传承为主题的游牧音乐会,是各民族对非遗经典的时尚演艺。音乐会既保留了草原游牧民族上千年经典民歌的精湛演义,也融合西方时尚化编曲作为拓展,实现了民族音乐在时尚中传承。显然,“民族音乐国际化“从草原上奔驰而来,已然在路上了。让我们期待这份时尚的原味音乐绽放出更精彩的篇章,也让我们的民族音乐在时尚中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