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民族音乐需要把根留住----访傣族著名作曲家卫明儒

2016-10-20 13:43:04|来源:国际在线|编辑:范琪妍

民族音乐需要把根留住----访傣族著名作曲家卫明儒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李茜):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西部,是傣族人民聚居的地方。德宏地区的傣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也有自己的音乐风格和特有的乐器。傣家人能歌善舞,田边地头,火塘边,到处都是唱歌的地方。

  居住在德宏州府芒市的傣族著名作曲家卫明儒坐在电子琴旁哼起自己的作品《参观勐广建起新傣寨》。他创作的歌曲朗朗上口,在德宏、昆明和西双版纳广泛流传。德宏傣族语言有6个声调,由此产生的傣族民歌形式丰富,曲调节奏灵活,以优美抒情见长,歌词长短不拘,多为即兴创作。卫明儒说:“德宏的傣族民歌种类很多,有几十种,归类下来,应该是宫、商、角、徵、羽,调式都齐全。纵观国内,很多傣族音乐绝大多数均以德宏地区的傣族民间音乐为素材进行创作,也就是说,不像德宏傣族音乐的创作,就不算是傣歌。”

  卫明儒创作的傣族歌曲主要有城子山歌、坝子山歌、孔雀调和瑞丽调等,内容多反映傣族人民的幸福生活,传统节日,或是赞美家乡的大好河山。他写的《祝酒歌》成了傣族人每逢聚会必不可少的曲目。其中,瑞丽调代表整个瑞丽地区傣族民歌的风格,演唱形式为男女情歌对唱,歌词也都是即兴创作的。两个人可以从天黑唱到天亮,甚至连续唱上几个晚上都是有可能的。恋人通过对唱互赞对方的才华,抒发自己对对方的好感。

  “我也根据瑞丽调写过一首傣族的葫芦丝独奏曲《瑞丽美》。它开始的旋律就是舒缓的,然后中段出现了比较欢快的音乐。就是描写瑞丽这个地方,抒发一种情感吧,很优美的,这种田园似的旋律,反映傣族人欢歌起舞的抽象场景。”

民族音乐需要把根留住----访傣族著名作曲家卫明儒

  要想将傣族音乐的韵味充分地展示出来,就还需要傣族传统的民族乐器。常用的乐器有几种,像葫芦丝、玎、象脚琴、牛角琴等等。此外,卫明儒老师还大胆地将西方管弦乐元素引用到自己的音乐创作中,为傣剧《海罕》编曲配乐,烘托人物形象和舞台效果,让傣剧更具表现力。傣剧《海罕》的男主角、傣剧传承人金保介绍说,《海罕》是以傣族战争为题材的傣剧,管弦乐器演奏出来的声音让战场更加有气魄,震撼人心。“海罕这个人只要一开始唱歌,(大家)就都放下手边的农活,静静地听他唱。海罕要是号召大家做什么事儿,他就一唱歌,大家不知不觉地就拢过来了。海罕要是在战场上一唱歌,敌方士兵一听到就感觉拿不动武器了,弓箭就射不出去了。卫明儒老师在这个曲目用了很多新的创作,但不脱离最基本的东西。(演唱)大家一起来吧,一起来欢乐吧,跳吧,唱吧!”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听懂傣歌,将傣族音乐传承下去,卫明儒给一些歌曲填上了汉语词。既要留住傣族歌曲的特点,又要创新推广,这给傣族音乐人提出了新的挑战。卫明儒说,电影《勐龙沙》的主题曲《一个美丽的地方》之所以流行至今,除了歌曲优美动听之外,最重要的就是它把傣族的风格保留的很好。“民族音乐的创作也是个很艰难的工作,傣族风格又不能丢掉,又要创新,老百姓又要喜欢,还是很不容易的。现在有一种现象,境外的一些歌手用港澳的流行歌曲配上傣词演唱。虽然艺术的发展总是多样化的、自由的,但是老是这样写,民族的根就被割掉了,甚至走向灭亡了。”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