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孩"照料难 儿科医生少 政协委员提出解决之道

2016-03-15 19:53:42|来源:国际在线|编辑:靳松

图片默认标题

刘迎龙委员

  刘迎龙委员:鼓励医师开设私人诊所 利用空闲时间为孩子坐诊

  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儿科医生的严重短缺也是需要面对的客观现实。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儿童心血管诊治中心主任刘迎龙的提案就与此有关。刘迎龙委员说,“我国0—14岁儿童总人数约2.3亿,占全国总人口数的18%。医疗机构儿科医师数约为11.8万人,也就是说,目前平均1800多个儿童才有一个儿科医生,而美国儿科医生比例是我国的3倍多,所以差距明显”。

  刘迎龙还提到,我国从1997年开始,全国医学院校停止儿科系的招生,采用5年医学学习,经过培训后再定儿科专业。由于儿科具有职业风险高、薪酬待遇低、医患矛盾多、工作时间长、负荷重等特点,长期以来儿科医疗服务价格和薪酬待遇与其职业特点不相符,各医学专业院校的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儿童医院工作,已经注册的儿科医生流失情况也很严重。“我曾经到基层调研,有一个医院26年没有人应聘儿科医生,只有两位年迈的老人在应付着门诊”,他说到。

  “我有个朋友的孩子发烧40度,去北京儿童医院挂了320元的特需号,是第230号,等到下午5点才看上病。所以大家对儿童的医疗问题非常不满意”刘迎龙拿身边发生的实际案例说。而随着国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儿科医生紧缺的问题显然会越来越凸显。

  于是刘迎龙提出,“应该允许、支持并鼓励在职副主任医师级别以上的儿科医生开设儿科的私人诊所,或挂靠在社区卫生机构,开办工作室,可以定在晚上和周末为孩子们坐诊”。同时他还提出,政府应该对儿科医生开诊所给予一定的补贴。

  刘迎龙最后表示,这种作法可以发挥现有儿科骨干医师的积极性,如果他们能在家附近开设个人工作诊所,在休息时间能照顾到社区联系范围内的孩子,基本可以解决绝大部分儿童常见病问题,特别是在经济发达的北京、上海、广州、杭州、重庆等大城市,效果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