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绍史答问中国经济:绝对不会“硬着陆”

2016-03-06 14:25:08|来源:中新网|编辑:杜军帅

  中新网北京3月6日电 6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举行记者会,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回应诸多中国经济发展热点话题,其间有关“中国经济‘硬着陆’这种预言是注定要落空的”、“化解过剩产能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等表述引发关注。

徐绍史答问中国经济:绝对不会“硬着陆”

  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徐绍史就“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十三五’规划《纲要》”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中新社记者 金硕 摄

  如何看待穆迪下调中国经济展望?今年中国经济如何?

  ——“我们的政策工具箱里有充足的政策”

  在回答穆迪评级公司下调中国经济展望的问题时,徐绍史说,看中国的经济,不能再用传统的、以往的视角看。

  首先,应该用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个视角来看待中国的经济。新常态对中国经济最核心的是三个概括,就是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如果从这个角度看,中国2015年经济的表现是非常亮丽的。

  第二个视角,看经济不能只看眼下,也不能只跟过去比。既要看态势,又要看走势,更要看趋势。其中,整个经济的态势是不错的,走势也有积极的一面,而就趋势而言,经济持续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从态势、走势、趋势上看,应该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徐绍史说,对中国经济应该客观地、全面地、发展地做出判断,这样就可以稳定社会预期,坚定市场信心。

  具体谈到2016年中国经济,徐绍史认为,确实面临着比较大的风险和挑战。总的来说三句话,信心坚定不移,挑战不容低估,政策储备充裕。

  徐绍史透露,“我们的政策工具箱里有充足的政策,而且还在不断地研究充实,所以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使2016年的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

徐绍史答问中国经济:绝对不会“硬着陆”

中新社记者 金硕 摄

  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啥设为6.5%-7%的区间?

  ——底板是就业,顶板是物价,底板还有一层含义是经济增速

  在解释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6.5%-7%的区间式设定时,徐绍史说,这体现了创新宏观调控、把握区间调控的新思路。

  就区间的下限而言,徐绍史表示,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GDP要翻一番的目标来看,“十三五”期间平均增长速度一定要在6.5%以上,才能够达到这个目标。如果低于6.5%的话,今后几年的压力就会更大。所以,如果在6.5%以上,就可以争取主动。

  “底板是就业,顶板是物价,底板还有一层含义就是经济增长速度,所以设了这样一个下限。”

  而就区间的上限而言,主要是体现了积极主动的导向,要向社会、市场传递一个信心,如果比6.5%要高一些,就可以带动更多的就业。去年是6.9%,今年设7%的上限,应该说和6.9%的增速也是非常接近的,也是比较切合实际的一个上限。

  徐绍史总结说,今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为6.5%-7%,一是体现积极主动的工作导向,向市场、社会传递信心,有利于稳定预期,坚定信心;二是扩大了可以接受的经济增速弹性范围,而且与中国经济增长潜力相吻合。不少专家都对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做过测算,也是跟这些测算吻合的,所以它有利于整个目标的实现。

  中国经济拖累了世界经济?硬着陆不可避免?

  ——“硬着陆”这种预言注定要落空

  在回应“中国经济‘硬着陆’不可避免”的观点时,徐绍史说,中国经济具有较强的内在支撑弹性空间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具备物质基础雄厚、市场需求巨大、区域发展空间广阔、生产要素质量提升、宏观调控经验丰富五方面的有利条件,完全有能力使中国经济运行在合理的区间,我们对发展的前景充满信心。

  “我可以说,中国经济是绝对不会‘硬着陆’的。所谓‘硬着陆’的预言,是一定要落空的。所以请大家放心,不存在这种可能。”徐绍史说。

  针对“中国经济拖累了世界经济发展”的观点,徐绍史说,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增长对全球经济的复苏也会发生外溢效应。但是,不存在“中国经济拖累全球经济”这样一种现象。

  徐绍史进而从四个方面阐述上述观点:第一,中国经济的增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当中还是位居前列的,去年是6.9%,在世界经济整体低迷的情况下取得这样的成绩十分不易;第二,进口方面,虽然金额在下降,但是实物量还在持续增加;第三,对外投资是增长的,去年非金融类对外投资1180亿美元,增长了14.7%,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增长了18.2%,这也是贡献;第四,中国仍然是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徐绍史说,从速度、进口、投资、增长贡献率,都可以看出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是十分明显的。“中国经济拖累世界经济”这个说法没有道理,也站不住。不管是国内也好、国外也好,都会客观地来看待这个问题,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是明显的,中国经济绝对不可能“硬着陆”,“硬着陆”这种预言是注定要落空的。

徐绍史答问中国经济:绝对不会“硬着陆”

中新社记者 金硕 摄

  会否出台类似2008年4万亿的刺激计划?

  ——要增加有效投资,来补短板、调结构

  在回答有关“发改委会不会出台类似2008年4万亿一样的刺激计划”这一提问时,徐绍史表示,就投资而言,从需求侧来说,这“三驾马车”首先还是要大力促进消费。同时,还要积极争取进出口贸易保持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当然,要更好地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增加有效投资,来补短板、调结构,这也是我们政策工具箱里的一项政策。

  徐绍史介绍,今年需要更好地增加有效投资。最重要的还是政府的简政放权,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取消和下放审批权依然有空间,简化程序、优化程序也依然有空间,这些工作都需要进一步推进。

  徐绍史强调,还要做好投资项目的储备。“我们现在做了重大项目库,做了三年的滚动投资计划安排,也就是干着今年的,备着明年的,看着后年的,想着大后年的,使投资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

  徐绍史进一步强调,要优化政府投资结构。牢牢抓住一些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力调结构,补短板,重点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粮食水利、中西部铁路、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以及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等,还有脱贫,特别是异地搬迁脱贫。

  此外,徐绍史还表示,要进一步用好专项建设基金这个政策工具,这是投资当中的一项新的政策工具。

  “做好投资工作,还要不断拓宽思路,投资应该起到‘一石三鸟’的作用。”徐绍史指出,投资在当前是有稳增长的作用和功能的,但同时又应该能有效补短板、调结构、培育新动能,这样才能更好发挥有效投资的作用。

  就业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剧?

  ——“化解过剩产能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面对记者“就业压力可能会进一步加剧”的问题时,徐绍史表示,就业问题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因为涉及到收入,又直接影响到消费,因此广为关注,特别是提出了要化解过剩产能,社会上乃至境外都有一种看法,说可能会引起第二次下岗潮。

  “这个问题需要更深入地来分析,我觉得中国是不会出现下岗潮的。”徐绍史说。

  徐绍史结合以往经验表示,钢铁、煤炭这些领域的化解过剩产能,各地政府并没有找中央政府,他们想了很多办法,能够妥善解决职工的安置问题。

  徐绍史指出,中央也已经拿出一大笔资金作为奖补资金,重点帮助国有企业安置这些困难职工。请同志们相信,有中央政府的指导,有各地政府的精心安排,化解过剩产能绝对不会出现第二次下岗潮。

  在徐绍史看来,中国的就业问题应该是比较乐观的。原因在于,一是有些企业采取措施来稳岗,二是中国经济总量在不断扩大,三是第三产业吸纳就业能力更大,四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五是劳动力在企业地区间、行业间的流动越来越快,劳动岗位的匹配也越来越快、越来越准。

徐绍史答问中国经济:绝对不会“硬着陆”

中新社记者 金硕 摄

  国有企业抵制结构性改革?

  ——这个情况是不存在的,国企干部职工拥护改革

  在回答记者有关“国企抵制结构性改革”的问题时,徐绍史说:“这个情况依我看是不存在的。”

  徐绍史表示,“改革有它的难度,因为涉及到利益格局的调整,涉及到体制机制的创新等,但我们都是拥护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

  徐绍史说,去年是国企改革的方案制定年,制定了三个大的方面的方案,一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二是一些配套的文件,包括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强化国企资产监管、国企功能界定和分类等这些具体的指导文件;三是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还有鼓励和规范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引入非国有资本的指导意见。

  徐绍史认为,去年,从方案制定来看,应该说成果是非常丰硕的。实际的改革也已经在展开,特别是央企的改革,国资委管理的央企已经从112家减少到106家了,中远和中海、招商局集团和中外运长航集团等6对共12户中央企业进行了重组,而且还选择了若干个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落实董事会职权的试点,组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的试点,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试点,等等。

  徐绍史表示,今年是国企改革任务落实年,需要按照去年出台的这些文件持续推进各项改革和试点。作为发改委来说,要在电力、石油、天然气、铁路、民航、电信等等领域牵头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的试点。广大国有企业的干部和职工,以及他们的主管部门都是非常拥护国有企业改革的,积极配合做好改革的各项试点工作和实施工作的。

  “不用担心,虽会有一定的难度,我们会跟企业共同努力,更好地来推动这些方面的改革。” 徐绍史说。

  一二线和三四线城市房价如何平衡?

  ——要抑制不合理的投机性需求

  在回答“一二线城市房子买不起,三四线城市却要去库存”的问题时,徐绍史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确定的供给侧结构调整的五大重点任务当中,其中一项就是去库存,而且这主要讲的是房地产去库存。房地产的状况,今年年初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主要是为了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地来满足刚需。

  徐绍史说,2015年末全国商品房待售总面积7.19亿平米,这个库存是比较高的。要化解这个库存,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几件事情可以考虑:

  一是积极地化解库存。首先要加快农民工市民化的进度,来扩大住房的需求。同时加快城市的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等进度,在这个过程当中,尽量比较多地采用货币化安置的方式,货币化安置可以收购这些存量用房,解决棚户区居民的搬迁、住处,来解决需要享受住房保障这些居民的需要,这样有利于化解整个房地产的库存。

  二是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要构建购和租并举的住房制度。现在国家租房的比重低,需要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坚持购和租并举的方针。

  三是要因地制宜进行调控,因为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情况完全不一样。最近有几个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速度比较快,幅度也比较大,这些城市的政府也正采取措施进行调控,比如限购,这是行政手段。还可以采取经济手段,来调整一些经济政策。要增加住房供地,加快推进保障房建设和棚改。要抑制不合理的投机性需求。

  “化解房地产库存这个任务是比较艰巨的,要有耐心,要因地制宜地施策。我相信,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它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徐绍史说。(根据网络直播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