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长时间雾霾成因几何? 区域传输加重污染程度
中新网北京1月5日电(记者 阚枫)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5日发布的分析显示,持续不利的气象条件、区域传输、采暖季燃煤和机动车排放污染等因素,共同促成了北京长时间的“跨年雾霾”。
近期,京津冀地区再度遭遇长时间重污染过程,从2016年12月29日至今,北京也经历了长时间的跨年重霾天气,PM2.5浓度一度处于“爆表”状态。
北京市在2016年12月30日零时启动空气重污染橙色预警,并在2017年1月1日和4日两度延长预警时间。
对于北京的这次长时间的“跨年雾霾”,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分析,本次重污染过程中,北京及中国北方区域的气象条件均属于极端不利,具有低气压、强逆温、偏南风等特征,不利条件持续时间超长,导致污染积累严重,形成区域性重污染。
此外,近期,中国北方处于采暖期,且12月至1月为采暖燃煤污染排放增加最多的时期,在气象条件极端不利时导致污染水平加重明显,北京的监测显示燃煤污染在此次重污染过程中占重要贡献。
对于污染来源,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还分析,北京市污染排放量大,机动车、居民面源排放导致了本地污染积累严重。
除了本地排放污染,对于这次长时间的污染过程,北京市环保监测中心分析,区域污染传输对北京市空气质量影响显著,由于区域以偏南风为主,导致传输较为剧烈。监测显示,2016年12月29日,北京市PM2.5浓度剧烈上升,以及2017年1月2日,北京上空的PM2.5快速回流,均反映区域污染传输加重了北京的空气重污染程度。
根据最新的预报,1月7日起,北京上空转为高压前部控制,扩散条件缓慢改善,空气质量逐渐转好,整体仍为中度到重度污染,1月8日,北京市受较强冷空气影响,空气质量明显改善。
近期,北京连续遭遇长时间的重污染过程,在2016年12月16日至21日京津冀重污染过程中,北京还曾启动最高等级的重污染红色预警。
根据中国天气网的分析,北京近期雾和霾频发,也因为近期的气象条件持续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根据监测,2016年12月16日以来(截至2017年1月4日),北京地区气候特征为,气温偏高、湿度较大、冷空气活动少、强度弱、北风时次少,雾日偏多。其中,北京地区平均气温为-2.4℃,比常年同期偏高1.6℃,为1981年以来同期第6高值。该期间,观象台出现大雾天气9天,比常年同期明显偏多,为1981年以来第2高值。
从气象的角度,包括环流形势有利于雾和霾维持、发展,静稳条件有利于雾和霾维持、增强,湿度大有利于颗粒物的吸湿增长,北京的特殊地形有利于雾和霾的维持,这些都促成了近期北京上空雾和霾的频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