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一女子换手机号遭讨债 生日靓号是别人用过的
资料图
南京孙女士日前向扬子晚报消费评审团栏目反映:她被一个“二手号码”整得快崩溃了。2015年9月,她在某运营商营业厅办了一张手机卡,让她开心的是号码尾数恰巧是她生日。但随后各种麻烦接踵而至。一些莫名其妙的来自银行、物业公司、自来水公司的信息不断发过来。而上个月,竟有讨债公司打来电话逼债,这可让孙女士急了。
消费者遭遇
意外:换个手机号码竟然“被讨债”
在孙女士的手机上,记者看到了银行发来的催款短信。欠款人姓魏,孙女士说她根本不认识这个人。孙女士告诉记者,自己被这些骚扰信息困扰了快一年了。她曾多次要求银行工作人员更改,却被工作人员以个人隐私不能泄露为由拒绝。
从2016年12月开始,催款不再是短信这么简单了。开始有讨债公司打电话给她,说银行委托他们讨债公司去收这笔欠款。孙女士解释说,自己和欠款人不认识,自己只是恰巧办理了曾被对方使用过的“二手号码”。但讨债公司的人却不相信。
这让孙女士感觉害怕,她说因为现在电话卡都是实名制办理,讨债公司可以查到她自己的家庭住址等信息,她害怕讨债公司会上门来找麻烦。
银行:不能保证不再收到催债电话、短信
12月下旬,孙女士再次到某银行南京分行反映情况。可是银行工作人员却表示,他们也没有办法解决,只能帮孙女士向总行反映,“就算要解决还是总行来解决。我们分行没有直接解决的权力。”
在孙女士的再三要求下,银行工作人员最终表示,他们分行可以替孙女士出一份情况说明,表明孙女士与此手机关联的欠款行为没有关系。
不过对于这样的解决方案,孙女士并不满意:“他们没有给我一个明确的答复,说我以后收不到(催债的)骚扰电话和短信了。”
而孙女士头疼的是,绑定在这个问题手机号码上的远不止这一张银行卡,还有诸多其他的服务。
记者在孙女士的手机上看到,外地水务集团、小区物业,甚至是淘宝商家,基本上每天都要推送短信给孙女士。孙女士说,本想一个个去解绑,但这需要原卡主的身份证号码进行验证,只能作罢。
在当时办理号码的某运营商营业厅,工作人员告诉孙女士,原先卡主个人通过第三方软件进行的操作,比如在网站上进行了注册,运营商没办法帮忙解绑,需要联系原卡主让对方把绑定业务解绑。
孙女士提出,可否通过运营商的内部系统,解除该号码所有第三方绑定。营业厅经理表示孙女士自己用手机操作就可以取消。但他接过孙女士的手机捣鼓了一番,以失败告终。
孙女士询问该经理,为什么当时办号码的时候工作人员没告知她这是个“二手号码”。经理答复:营业厅工作人员看不出这个号码是不是使用过。
记者了解到,被运营商经过一段冷冻期再次投放市场的手机号,在通讯行业业内叫“二次放号”。老百姓一般形象地称其为“二手号”或“还魂号”,更有网友称之为“烦恼号”。
截至1月15日记者发稿时,孙女士的手机还在遭遇着各种短信、电话的“轰炸”。她说,运营商方面至今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问题究竟什么时候能解决?
有请大众评审团
业内人士:“二手号码”销售没统一规定
有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介绍说,从理论上来说,销售的号码在运营商的后台是可以看出是否曾经被用过的。但这并不是绝对的,比如有些号码是在代理点销售的,就不太容易看出是否被用过。因为孙女士的号码是在运营商营业厅前台办理的,该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方是可以查到该号是否曾经被用过的。
据介绍,各家通讯运营商对于自己的号码回库多长时间再销售,没有明确、统一的规定。一般来说,电信的号码回库后两年才能再销售,移动和联通的号码回库三到六个月就可以再销售,这和各家通讯运营商手中所掌握的号码资源有很大的关系。
律师分析:银行已侵权,运营商应当解决问题
记者通过网络搜索发现,和孙女士有着类似遭遇的人还不在少数。对于这类遭遇,江苏袁胜寒律师事务所主任袁胜寒分析认为:银行方面在知道此号码用户已更换的情况下,应该立即停止催款短信的发送行为,以及对该号使用者的讨债行为。如果拒不停止这样的行为,就构成了对他人生活的一种骚扰,涉嫌民事侵权。而运营商在销售二手号码的时候,对可能出现的麻烦,至少应该尽到告知义务。鉴于孙女士的权益目前已经受到了侵犯,运营商应当出面帮助孙女士解决问题。
专家呼吁:运营商应加强与社会机构联动
有专家认为,虽然通讯运营商目前并不能直接掌握号码的绑定情况并加以清除,但可与社会机构建立相应的合作关系,定期向银行、支付宝、微信平台等相关机构提供“销号”名单,社会机构根据这些名单定期更新用户数据库,方便新客户开展相应的注册、捆绑,并保护个人信息。
(原标题:生日靓号是别人用过的“二手货” 南京女士新手机号引来讨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