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慰安妇”少女像成韩日心结

2017-01-20 08:52:31|来源:环球网|编辑:贾雪静

  

  本月11日,首尔,韩国民间团体在日本驻韩大使馆前举行第1265轮“周三示威”,图中标语是“中小学生都生气了”。陈尚文摄

  “日本政府的走狗。”当韩国釜山东区政府去年年底拆除日本总领事馆前的“慰安妇”和平少女像后,民间的愤怒情绪被点燃了,抗议电话不断涌向东区区长朴三硕,区政府网站瘫痪。短短3天内,民间团体再将雕像设立到日本总领馆前。东区政府同意了,一场外交冲突开始了。日本召回大使(已经10天,至今未返韩)、韩国京畿道计划在独岛设立少女像……打了半个多月的嘴仗,韩日在少女像问题上似乎陷入僵局。2011年,第一座少女像落成,由此,韩国社会多了一个守护的对象,一个历史和教育的象征,韩日之间的“慰安妇”问题也多了一个“心结”,一个正在扩散至其他国家的“心结”。

  他们的坚持

  首尔的冬夜,寒风凛冽。几日前,《环球时报》记者与朋友一起吃过晚饭后,途经日本驻韩大使馆前的那条道路。“慰安妇”和平少女像立在路边,厚厚的帽子、围巾、手套、袜子、毛毯……她被裹得严严实实。紧靠着雕像,记者看到一个塑料棚,幽幽的灯光映射出几个模糊的身影。这是一批韩国大学生在进行通宵静坐。对他们而言,少女像是守护的对象。

  2015年12月28日,韩日政府就“慰安妇”问题达成相关协议。之后,日本媒体连日渲染韩国政府接受日本方面有关移除大使馆前少女像的要求。两国政府对此问题的模糊解释,让大学生们感到不安。从那年的12月30日开始,他们不分昼夜地在街头露宿守护着少女像。

  现在已是这些大学生静坐的第二个冬天了,面对时常而至的大风、大雪,甚至是冻雨,他们只能依靠暖炉、电热毯、厚外套,还有塑料棚。曾经有其他大学生团体加入,曾经有市民自发带着睡袋陪他们一起守夜。然而随着时间流逝,社会对这些大学生的关注越来越少,一起静坐的朋友一一离开。如今,定期静坐的是4至5人,非定期的约20人。他们分组交替,24小时坚持着。虽然很累,也很难,但一位学生说,“我们不会离开这里,直到韩日有关‘慰安妇’协议无效、确保少女像安全为止”。本月18日,守护少女像活动在釜山也开始了。25名大学生计划在这里每天向市民介绍少女像的意义。

  对于这些学生来说,少女像是守护的对象。对于更多韩国人而言,她承载着重要历史。18日,周三,日本驻韩国大使馆前的少女像旁,抗议日军强征“慰安妇”的第1266轮“周三示威”在这里举行。“80年过去了,现在是时候把丢失的青春唤回来了”“战争时成为女人比成为军人更可怕”“忘记历史的民族没有未来”“日本政府立即道歉”……《环球时报》记者在现场看到形形色色的标语牌。活动参加者大约有两三百,他们或自由发言,或齐声呼喊。在这次活动中,除了经常参与的市民和学生团体,还有专程从济州岛赶来的民众,以及十多名海外女性活动家。来自巴勒斯坦的梅在示威活动上分享了她的感受:在韩国了解到日军“慰安妇”问题的历史和受害者故事后,她感到愤怒。

  1月11日,第1265轮“周三示威”,两个孩子围在少女像旁,一个年轻妈妈拍摄下这幅画面。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之所以带孩子来参加示威活动是为了给孩子正确的历史教育。一名初中生对记者说:“大人的错误史观会影响青少年,“慰安妇”问题是战争罪行,任何掩藏真相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在现场,一名高中生讲述了他的梦想,“在少女像前,我发誓一定成为一名编剧,让更多人知道‘慰安妇’故事和真相”。

  每逢周三,风雨无阻。“周三示威”如今已坚持了25年,除了1995年日本神户地震和2011年3月日本发生海啸期间没有举行活动。第一次活动是在1992年1月8日,当时正值时任日本首相宫泽喜一访问韩国前夕,韩国多名“慰安妇”受害者勇敢站出来,指控日军当年的罪行,要求日本政府道歉赔偿。

  “少女”的足迹

  2011年冬天,第一座和平少女像正式落成,地点在首尔钟路区日本驻韩大使馆前。那天,正好是第1000轮“周三示威”。之后,如雨后春笋般,形态各异的少女像开始走向首尔更多地方。在梨花女子大学正门前道路上的少女像有一对蝴蝶的翅膀,象征着梦想。城北区东小门洞,一位韩国“少女”和中国“少女”并排坐在一起。设在中区弗朗西斯科会馆的“少女”的手指上有一只即将飞起的蝴蝶……

  首尔以外,少女像的足迹遍布釜山、仁川、乌山等韩国各地。韩国《中央日报》17日报道说,该国少女像有56座。由于最近日本驻釜山总领馆少女像风波,韩国掀起少女像设立活动,“此事成为契机,多个地方政府顺应民心允许立像”。17日,忠清南道舒川郡的少女像揭幕;原本反对立像的舒川郡政府近日予以同意;大邱也将在今年3月设立。今年年底前,韩国或增加至70座少女像。

  不仅在韩国,和平少女像近年来走向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韩日之间的矛盾也随之扩散开来。2013年,少女像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格兰代尔市中央公园落成,《环球时报》记者近日特地来到这里。少女像坐东向西,背后是格兰代尔的社区中心,北侧是格兰代尔公共图书馆。从中央公园西行不到1分钟就是商业区,加上社区中心常年在这里举办各种活动,可以说,少女像在该市的曝光度相当高。

  这座少女像曾在美国掀起不小波澜。2014年1月,一名得州男子在白宫请愿网站发起撤除雕像的请愿活动;同年2月,一些日裔居民向加州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撤除雕像,但最终被驳回。此前,格兰代尔市收到数千封抗议邮件。一名住在洛杉矶的日裔退休银行家认为,这是在做“反日宣传”。2014年8月,另一座少女像在密歇根州落成。

  2015年11月落成的加拿大少女像从设立之初就遇到巨大阻力。雕像原本选址在温哥华的公共地区,但遭到当地日本社区的阻碍后迟迟未能落地。最后,加拿大多伦多韩国文化协会会长丹尼尔· 李与协会高层决定将少女像迁到位于多伦多的韩国文化协会门前。

  李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多伦多是多元化城市,居住在这里的韩裔人口比例高,反对声相对较少。他说,雕像落成后,没有遇到示威情况或遭到任何损害,“她安静地坐在那里,等待着人们与她同座片刻,反思历史,重新上路”。加拿大学校课程有关东方国家二战历史的内容几乎一片空白,如今,少女像时常被作为教学内容纳入到学生的参观活动。

  美加的少女像虽然引发争议,但还是设成了。而德国的相关计划最终“夭折”。去年8月,媒体披露德国弗赖堡市将设置“欧洲第一座少女像”。日本驻慕尼黑领事很快抵达该市表示抗议,弗赖堡28年的友好城市松山以终结关系相逼,最终,弗赖堡撤回计划。在柏林一家研究所工作的韩裔学者李亚娜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在德韩国人此前听说要设少女像时都非常高兴,“尤其在德国更有象征意义”。她说,德国对待二战历史问题反思彻底,赢得世界认同。而日本至今不愿真正承认侵略历史,这是极大的反差。德国洪堡大学东亚历史学者科内贝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德国收回少女像设置计划是无奈之举,但也情有可原。否则,德国将介入日本和韩国的历史之争。

  “本意并非抗议日本”

  如今,韩日围绕日本使领馆前的少女像问题闹得不可开交。韩媒分析说,虽然两国达成协议,但双方对少女像问题的解读出现严重分歧,反倒加剧了矛盾。日方判断认为,向韩国出资10亿日元意味着已展示诚意,韩国应该按“约定”撤除少女像;韩国政府则表示,“将努力通过与相关团体协商以解决问题”,实际上意味着政府不介入这一问题。

  与此同时,韩国政府和民间在少女像问题上也出现分歧,韩官方一再强调,“政府不反对立像,只是立像地点需要各方凝聚智慧”,“设置在总领馆前意义就不一样了”。中国“慰安妇”问题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19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二十多年里,韩国官方和民间对于“慰安妇”问题的态度其实比较一致,从调查到援助等各方面都互动得非常好,直到2015年韩日达成协议。这个协议对很多韩国人来说很突然。

  “‘慰安妇’问题正有长期化、复杂化的趋势”,苏智良表示。达成协议后,日本显然认为一切都解决了,表态非常放肆,这导致韩国民意强烈反弹。如今,韩国地方政府从幕后走到台前,计划在独岛设置少女像,将历史问题和领土问题捆绑在一起,“这个问题上升到更高层次。加上促成韩日达成协议的背后推手是美国,现在美国正在经历政权更迭,短期内看不到该矛盾解决的希望”。

  苏智良说,“对韩国来说,很多少女像的设立原本并非意在抗议日本,而是提醒韩国社会不要忘记‘慰安妇’这样一个战争留下的创伤。一尊尊雕像意味着韩国如何看待历史,尤其是青年一代如何从亡国的惨痛记忆中得到教育和启示。只是,日本长期以来的态度激怒了韩国人,所以韩国民众显得更为同仇敌忾,甚至不断在海外设少女像。”

  (原标题:“慰安妇”少女像成韩日心结)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