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美”冷“中”热
王毅与毕晓普合影(资料图)
2月7日,中国外长王毅抵达澳大利亚参加第四轮中澳外交与战略对话,期间还与澳总理特恩布尔等进行了会面。此行凸显了中澳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得到澳方各界的高度重视。南太平洋的温暖与东亚的寒峭形成了鲜明对比。
美澳关系有些冷
自特朗普当选以来,“推特外交”、“电话外交”频频“惹是生非”。近日,媒体又披露了他的“任性”。在与澳大利亚总理特恩布尔通话中,特朗普不仅“吼叫”,还在原定1小时的通话仅进行了25分钟后就“怒挂电话”。近期,美新任国防部长马蒂斯走访韩国、日本,就地区安全和军事部署等进行协调,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而历来被誉为“南北双锚”之一的澳大利亚,却被排在了特朗普日程表的后面。
美澳关系降温,原因何在?症结在于两国彼此的战略预期和现实结果间的分歧。首先,澳虽支持美国的“再平衡”(比如参加南海自由航行),但作用不及一线的韩国和日本。在美国军事部署问题上,澳大利亚也更多只想扮演后勤保障、情报支援等角色,对美国在澳部署B-1B战略轰炸机这样攻击性的意图不甚赞同,担心激怒中国。其次,澳大利亚是TPP的积极支持者。特恩布尔去年曾亲赴华盛顿游说希拉里等。在特朗普宣布退出TPP之后,澳方极其失望,认为这将严重损害国际经济秩序。最后,两国难民协议成为近期矛盾的焦点。该协议是奥巴马政府与澳大利亚达成的,但坚持“美国优先”“美国第一”的特朗普毫不掩饰对此的反感,这也是他和特恩布尔在电话里“一言不合”的原因。特朗普还在推特上抱怨,“你们能相信么?!奥巴马政府居然同意把澳大利亚成千上万的非法移民接到美国来!这是为什么?让我好好研究研究这个傻X协议!”这让澳方大为震惊,对协议履行的前景深感忧虑。
中澳新年热起步
虽然近年来中澳为东海、南海数次发生“口角”,但在相对“知华”的特恩布尔上台后,两国关系呈现回暖。此次王毅访澳,既是中澳2017年的首次高层互动,也有助于奠定两国关系今年的走势。
对中国来讲,在特朗普咄咄逼人,中韩、中日关系僵硬的时候,对美国亚太“铁三角”之一、且与中国没有根本利益冲突的澳大利亚采取柔性政策,有利于突破重围。中国从没要澳大利亚拿出“非此即彼”的立场,如王毅外长所说,澳大利亚是中美“共同朋友圈”中的重要一员,可以继续做美国的盟友,同时做中国的全面战略伙伴,还能为中美关系发挥建设性作用。利用此次机会,王毅外长还从历史上和法理上重申了中国在南海的权益,并呼吁域外国家支持地区国家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努力,而不是相反,这都给其他国家发出了强烈且友善的信号。
对澳大利亚而言,良好的中澳关系是澳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2015年,习近平主席会见特恩布尔时提出,要让“一带一路”倡议与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计划对接。在特恩布尔访华期间,两国还签订了高额订单。如毕晓普强调那样,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贸易伙伴,2015-2016年双边贸易总值达1500亿美元,她还主动邀请中国加入TPP。这种局面自然会让澳大利亚愿意维持中澳合作。以澳方将达尔文港码头设施租给中国公司为例,美国认为这对部署在当地的美军带来了威胁,但是,特恩布尔最终顶住了奥巴马的压力。此外,王毅外长还在澳大利亚重申了寻求外交解决争端的立场,而借助这样的渠道传递信息,有助于凸显澳大利亚在地区安全格局中发挥的正面作用。再从内部来看,中澳关系已成为国内政治博弈的影响因子。特恩布尔、毕晓普代表的自由党希望用一份中澳关系的优质成绩单来给自己挣脸加分,而对总理宝座雄心勃勃的工党领袖肖腾在对华问题上也抱有较为温和的态度,这都反映出澳国内对华的基本认知和整体态势。
对华政策基调不会大变
有媒体认为,澳大利亚展示的对华友好,是对美国冷淡态度的“报复性反弹”。其实对西方国家来说,政治体制、意识形态、力量态势上的差异,使得它们很难真正“亲华”。影响对华关系的关键,还是本国利益的需求。澳大利亚是国际体系中成熟的中等强国,不会如此情绪化地把对外政策当作儿戏。
自美国推行亚太“再平衡”战略以来,澳大利亚陷入了纠结的“选择困境”。中美两国对澳大利亚国家利益都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作为盟国,澳大利亚不得不跟着美国的指挥棒转,但它有个基本判断,那就是中美一旦发生军事对抗,不会给澳带来好处,甚至将自己卷入其中。为此,澳大利亚选择在两强之间尽量保持平衡,并利用特殊地位平衡牟利。概括来说,就是安全问题上既依靠美国又有所区别、既戒备中国又避免为敌,同时还发挥中间人作用,为中美协调沟通创造通道。在经贸上则是两手都要抓,既然要分享中国发展带来的地区红利(成为亚投行创始国之一),同时也要支持美国主导的经济秩序(推动TPP)。在中美间走平衡,一个关键就是要确保即使东边不亮、西边也要能亮,如两边都能亮,善莫大焉。这才符合澳大利亚的国际地位和国家利益,这样的政策基调还将持续下去。(胡欣 博士、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战略与安全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