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中国两会的世界方位

2017-03-16 15:58:30|来源:国际在线|编辑:王瑞芳

  3月15日,在全世界的注视之下,中国两会落下帷幕。纵观13天会期中涉及的议题,从投资贸易到对外开放,从简政放权到雾霾治理,从中美关系到全球治理……13亿多中国人的选择,与70亿人的未来越来越息息相关。

  如果说改革开放的前二三十年,由于历史形成的差距,中国可以比较从容地从他人走过的道路中汲取教训、借鉴经验,那么到今天,随着中国实力和水平的与日俱增,我们逐渐走进全球发展的第一阵营,“到北京汲取智慧”“在两会读懂中国”,很多时候已不是一句客套话。环顾世界,西方国家陷入“新平庸时代”,经济复苏步履蹒跚,逆全球化思潮泛起,治理挑战接踵而至,在不确定性与日俱增的今天,“我们怎么办”,全球都在探寻方向、寻找答案。关注中国,成为世界各国关切自身利益的一种刚需。

  中国对于一个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中美关系的底线是什么?中国如何处理好对欧洲企业的市场准入、对外商投资给予对等性待遇?东南亚国家不愿意看到中美在这一地区发生冲突,更不愿意在其中选边站队,中国对于本地区的秩序和规则理想化的想法是怎样的?为了倾听中国主张,探寻中国方案,在两会新闻发布会、地方代表团开放日、“部长通道”上,到处可以见到扛着“长枪短炮”、举着录音笔,提前来排队的外国记者,今年两会的境外记者达1500多名,数量比去年增加约五成。难怪英国《卫报》发出感叹:“两会不再单纯地关乎中国的国内事务,它们事实上成为一个全球大国处理全球事务的场合。”

  “中国开放的大门会不会关上”,假如说对这些问题的关注还主要停留在国家关系层面的话,那么采访两会的外国记者所提出的问题,早已向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延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真正取得进展?一个以燃煤为主、汽车加速进入家庭的国家怎样缓解环境压力?向中高收入国家迈进的过程中怎样处理好福利和动力的关系?政府与市场、城市与农村、不同收入阶层之间所存在的巨大张力,究竟靠什么来缓解?逐渐富裕起来的人们在公平正义等精神层面的要求,该怎样予以关注和满足?这些问题,不只是中国的课题,甚至也不只是发展中国家的难题,即便是发达国家也为之颇费思量。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难题,也是世界的挑战;中国的选择,更是世界的希望。

  “现实的成功是最好的理论”。只有深入到社会治理的具体层面,面对一个个真实鲜活的实在问题,人们才会发现,其实那些由意识形态差异而生的门户之见、那些因彼此不了解而起的文明误解乃至冲突,很多都是扭曲甚至荒谬的。仅有3000人的珞巴族,在两会上也有自己的代言人;来自墨脱县的格桑卓嘎委员曾在2013年提出加快西藏交通建设的建议,当年11月墨脱就结束了不通公路的历史……不同领域、不同阶层的人正是通过两会这样的制度安排参与国家治理,创造了中国复兴的奇迹。在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当中,探索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道路,已经为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和政治家所接受。

  解开中国奇迹最深层次的密码,研究中国共产党是回避不了的课题。当中国在全球树立起一种崭新的治理样态时,一些国家也渴望从中国掌舵团队的思想中,探寻其发展前行的秘密。正如埃塞俄比亚驻华大使塞尤姆·梅斯芬所说,“中国共产党认真践行对人民的承诺,致力于建设伟大国家,这是中国发展突飞猛进的关键。”怎样在坚持党的领导下,让国家制度既高效又灵活、既民主又集中、既多样又团结,让顶层设计落地生根,两会这一中国最集中、范围最广的参政议政、政策宣示平台,同样为世界提供了一个了解的契机。

  有一种“新的可能”,叫中国。两会的落幕,是这个国家一次新的扬帆。火车头和压舱石,是人们对中国的评价,更是世界对中国的期待。而作为生长在中国的每一个人,我们所付出的每一分努力,都是朝着这样的期待迈进的踏实一步。(姜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