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强调创新驱动 力争10年迈入汽车强国行列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郑治):近日,中国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汽车生产将达到3000万辆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车生产700万辆;规划还明确,中国将力争经过十年持续努力,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自2009年起,产销量已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2016年,全国品牌汽车超过1400万辆,市场认可度大幅提升,在某些细分市场已经能够和国际一线品牌同台竞争。与此同时,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2016年产销量超过50万辆,累计推广量超过100万辆,全球占比均超过50%。
25号,工信部部长苗圩在贯彻实施《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会议上指出,尽管取得以上成绩,中国汽车产业与国际先进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和不足。他说:“比如,创新能力不强,协同力度不够,缺少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另外,国际市场开拓能力不足,去年汽车整车出口只有81万辆,不到总产量的3%;所以从这个层面来看,我们国际市场的开拓能力,我们并没有把它作为公司发展的整体战略和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给予足够重视。”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力争经过十年持续努力,使中国迈入世界汽车强国行列,而围绕这一总目标,中国将在完善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发展动力等方面加大投入。工信部部长苗圩强调:“要完善创新体系建设,打通技术研发供给、转移扩散和首次商业化的链条,弥补从实验室产品到产业化间的缺失,突破科技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死亡之谷”。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国家动力电池创新中心,正在积极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建设工作,下一步还要引导和支持地方建设省级创新中心。”
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要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在部分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具备较强的国际竞争优势;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此外,未来还将突破车用传感器、车载芯片等先进汽车电子以及轻量化新材料、高端制造装备等产业链短板,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还特别提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根据《规划》,到2020年,中国要培育形成若干家进入世界前十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骨干企业在全球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
对此,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接下来将从提升动力电池性能着手寻求突破,进一步提升中国新能源汽车品质。他说: “动力电池等核心技术尚未取得革命性突破,车辆能耗水平有待提高,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下一步,要实施动力电池升级工程,开发高性能动力电池,大幅提升新能源汽车整车集成控制和质量安全水平,打造新能源汽车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