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I中外记者信阳行:斯里兰卡媒体人探寻毛尖古味
手工制茶。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拉维马尔 、翻译韩健):我与中国的河南省结缘于12年前。那一次,是我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后,首次出差采访。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等当地古迹,给来自佛教国家的我留下深刻印象。所以,获知将前往河南信阳采访时,我心中那一缕 “河南情”被再度唤起。
河南与斯里兰卡的确有缘,这里不仅有佛教,更有茶。喝茶的人大都知道,斯里兰卡也是世界重要茶产地。所以,作为一名斯里兰卡人,我对茶怀有特殊感情。河南信阳,是中国绿茶的一个著名品种——毛尖的原产地。当地悠久的手工制茶历史,引起了我极大兴趣。同中国相比,斯里兰卡制茶工艺有一个显著区别。自引入茶种至今,斯里兰卡一直采用机器制茶。这种传统或许同工业革命有关,因为斯里兰卡从印度引进茶种的时期,是在英国殖民期间的十九世纪中叶。而中国,至今依然保留着手工制茶的传统工艺。由此看出,茶的种植与生产,在中国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中国是茶的真正故乡。
作者品茶(右)。
信阳手工制茶的师傅们经验丰富。他们每个人都坐在一个下面烧有炭火的铁锅前,用自己的一只手在滚烫的锅里 “画着圆圈儿”。那只因常年接触高温而粗糙黝黑的手下面,就是一小撮嫩绿的茶叶嫩芽。随着师傅们娴熟的动作,阵阵淡淡的青烟,夹着茶油的香味,从逐渐焦干的茶叶芽中泛起。
呷上一口新烘焙而成的信阳毛尖,满口留香。这风味迥异于斯里兰卡红茶。在斯里兰卡,人们常常会将茶叶碾成粉末,喝的时候,用滤网滤去茶叶末,并在茶水里加入奶和白糖。可以说,在这种香甜的奶茶中,茶就像鸡尾酒里的威士忌或伏特加一样,扮演着基味的角色。而中国绿茶则是茶叶的独角戏,实实在在,浑然天成。
机器制茶成本低,效率高,产量又大。所以,中国手工制茶的师傅越来越少。据说,很多中国年轻人不愿意再像他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样,坐在铁锅前,慢悠悠的炒着茶叶,他们更愿意在机器车间里操控着那些钢铁巨兽。
然而,信阳当地政府就此想得更长远一些。他们在制茶者中推广手工制茶,通过培训传承这种技艺。我想,一方面,手工茶虽然成本高,但口感确实优于机制茶。随着人们对于茶叶的口感越来越挑剔,相信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喝手工茶。另外,手工制茶真的很像是一门艺术,在一旁观摩,会让人憧憬那种逝去的田园时光和往昔的好日子。有句话说得好,当一门技术失去它的实际功用后,它将会嬗变为一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