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滚动>>正文

一带一路,托起多少梦想

2017-05-17 09:55:36|来源:人民日报|编辑:赵春晓

  如果说伦敦的“格林尼治时间”曾刻度经济全球化到来的新时刻,那么“从伦敦到义乌”的距离可以说定义着经济全球化的新半径和新尺度

  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现场,几位坦桑尼亚嘉宾分享了这样的故事:在坦桑尼亚,看电视曾是件很奢侈的事,一个月的数字电视费曾高达50美元。中国企业的进入,不仅让费用骤降到3美元,还送去了像《媳妇儿的美好时代》《西游记》这样观众喜闻乐见的中国影视作品。

  你的唾手可得,是他的奇货可居,生活细节诠释的,是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必要性。降了价的数字信号,恰如发展的隐喻:只有秉承共商、共建、共享的精神,才能减少不必要的阻隔,让发展的成本降下来。习近平主席提出倡议4年来,“一带一路”已经成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公共产品。哈萨克斯坦的农产品抵达中国市场的通关时间缩短了90%,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业务的世界排名从93名跃升至38名,乌兹别克斯坦的大学生来到深圳学习4G基站搭建……“一带一路”托举起许许多多“曾经不敢多想”的梦想,正如习近平主席在论坛晚宴致辞中所言:“一带一路”建设承载着我们对共同发展的追求,将帮助各国打破发展瓶颈,缩小发展差距,共享发展成果,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

  有发展经济学家曾不无遗憾地说,今天人们更多盯着分配,而很少关注增长和发展。事实上,“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面对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只有充分挖掘各国的发展潜能,才能平衡好未来的“资产负债表”。反过来说,如果不继续把蛋糕做大,不抓住产业这个经济之本,不进入深度合作的具体场景,就很难制造新的发展势能。比如,哈萨克斯坦盛产石油,但因为炼化技术滞后,修路的沥青也一度靠进口,中哈合资的阿克套沥青厂投产后,才提高了沥青质量,让路面不再开裂。跟“一带一路”倡议对接的很多项目,正是凭借产业合作的抓手,催生出行之有效的发展动能,去缝合发展的裂痕。

  曾有人质疑,“一带一路”是不是要输出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是不是要搞一家独大?其实,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按下复制键就得到繁荣。“一带一路”并非是传播一份书写“中国经验”的说明书,而恰恰是送去一份致力于“当地发展”的邀请函。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代理署长盖图认为,中国对“一带一路”项目的勇于担当和接纳众多国家的开放包容让人印象深刻。不限制国别范畴,不会搞封闭机制,不唱独角戏,更不搞一言堂,这样的理念和思维,正是“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的原因。

  前不久,首趟伦敦—义乌班列抵达义乌,这趟穿越欧亚大陆的超级列车,满载货物也承载着深刻的隐喻:经济全球化的下一站在哪?如果说伦敦的“格林尼治时间”曾刻度经济全球化到来的新时刻,那么“从伦敦到义乌”的距离可以说定义着经济全球化的新半径和新尺度。面对逆全球化思潮,面对全球治理机制的碎片化,面对不断拉大的贫富差距,是时候用互联互通消除人心的隔阂,用和平合作减少对抗冲突,用互利共赢替代零和博弈了。

  “这个世界会好吗?”问题需要用行动给出回答。“一带一路”倡议,奔着建设好沿线各国发展的“站台”而来,更奔着探索出全球治理与全球发展的“下一站”而去。

  (作者:何鼎鼎   原标题:一带一路,托起多少梦想)

标签:

国际在线官方微信

国际在线趣新闻

返回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