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自贸港     |      视频      |      老外在海南      |      生态海南     
“亚太游艇之都”,三亚凭什么能?
2025-04-17 10:28:46来源:海南日报编辑:赵滢溪责编:尹红燕

  “千艇之城”迎大展!

  这几天,全球游艇界的目光齐聚鹿城——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首次在三亚分设国际游艇展区,吸引20余个国家的62家企业携150余艘游艇亮相。

  4月15日,在三亚国际游艇展区启航仪式上,三亚邮轮游艇协会向全球游艇企业、行业协会、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发出《游艇产业三亚倡议》,呼吁以三亚为支点,共建开放、创新、可持续的游艇产业生态圈,探索中国游艇产业国际化发展新路径。

  可以看到,正从“千艇之城”迈向“亚太游艇之都”的三亚,雄心尽显。但我们不禁也要问,三亚凭什么能?

  ——先天优势足,这里是独一无二的“天选之地”。

  在三亚,这样一道风景国内罕见:一艘艘游艇鱼贯而出,排队穿过三亚河入海口,奔向蔚蓝大海。遇到出海高峰期,从码头到游玩的海域,甚至需要半小时左右。

  2024年,三亚游艇出海12.79万艘次,接待游客超90万人次。

  三亚“艇”热,离不开“老天爷赏饭吃”:宜人的气候、漫长的海岸线、优质的港湾、澄澈的海域,让三亚拥有发展游艇产业的天然优势。无论是盛夏还是暖冬,在这里,全年几乎超过350天可游艇出海游,实现“出海自由”。

  ——后天发力猛,这里是名副其实的“产业高地”。

  约16.68万平方米,这是此次消博会三亚国际游艇展区的总面积,包括主会场三亚国际游艇中心,以及三亚鸿洲国际游艇码头、三亚半山半岛帆船港两个分会场。

  分会场上再设分会场,且场馆并非临时搭建,而是现成的游艇产业配套设施,足见三亚游艇产业“家底”之坚实。

  完善码头泊位等硬件设施,打造包括游艇租赁、游艇销售、赛事展会等9个品类在内的产业链条,逐步形成“游艇+婚纱摄影”“游艇+深海潜水”“游艇+研学”等多元海上消费场景……近年来,三亚持续强优势补短板,通过做大产业市场、降低消费门槛,推动“游艇+”经济加速升温。

  从“一艘游艇”到“一条产业链”,如今,三亚登记游艇总量达1415艘,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千艇之城”。

  ——发展潜力大,这里是敢为人先的“政策洼地”。

  举办国际游艇展,三亚并非首次。每一次,展会阵容都可谓相当强大。比如,去年底举办的第二届三亚国际游艇展,吸引10个国家和地区的45个品牌、50家参展商参展,首发首秀的新品占展品比例超10%。

  缘何展商能拿出如此诚意?正如一游艇公司销售负责人所言,企业期待通过来三亚参展,更好地打开市场。

  资本的嗅觉向来敏锐。从率先落地全国首个“入境免担保”“零关税游艇”“五年以内游艇进口”三重政策,到出台《三亚市游艇旅游服务规范》等制度标准,再到推出游艇过户“一次办,不停航”改革试点,实现游艇过户期间不停航……

  一系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制度创新、政策突破,持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无疑为国际游艇资本涌入三亚提供了保障。

  截至目前,三亚已集聚了7300余家游艇相关企业,占全国总数的22.7%。三亚也先后获评年度“最佳游艇发展城市、最佳游艇旅游城市”,游艇旅游头部城市的地位日益凸显。

  诚然,与美国迈阿密、摩纳哥等世界知名的“游艇之都”相比,三亚游艇产业刚起步,但这也意味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业内人士预测,中国游艇消费市场有万亿元级规模潜力。国务院去年印发的《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也提出,激发改善型消费活力,鼓励邮轮游艇等新业态发展。

  当市场迫切呼唤个性化、多样化、品质化的文旅消费供给,已构建起“游艇+”多元海上消费场景的三亚,无疑站上风口。

  正是基于如此发展势头,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支持打造三亚“亚太游艇之都”。几天前刚刚印发的《海南省提振和扩大消费三年行动方案》,也在“旅游消费提质扩容行动”专章中再次提出打造三亚“亚太游艇之都”。

  既有市场方兴未艾、产业格局渐成、政策催化不断的叠加优势,也有与国家大力提振消费的政策导向、海南建设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战略定位的同频共振,可以期待,从“千艇之城”迈向“亚太游艇之都”的三亚,还将迸发出更澎湃的蓝色动能。(李梦瑶)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