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里塔尼亚位于非洲西北部,被称为“沙漠之国”,这里医疗卫生条件简陋,缺医少药。从1968年中国派遣第一批援毛里塔尼亚医疗队至今,已经有30余批医疗队陆续来到这里开展工作,和当地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不久前,毛里塔尼亚卫生部长马哈茂德为第35批援毛中国医疗队21名队员颁授加兹瓦尼总统签发的表彰证书和奖励勋章,充分肯定医疗队在毛里塔尼亚执行援助任务期间的突出表现。在卸任回国之际,这批中国医疗队员接受了总台环球资讯记者的采访。

毛里塔尼亚首都医院的“中毛眼科合作中心”是中毛卫生合作重点项目之一。在中毛眼科合作中心工作的中国医疗队员、眼科医生王晓蓉,被当地患者亲切地称为来自中国的“拉齐医生”,拉齐是一位阿拉伯古代名医。

王晓蓉:有个非洲小朋友是先天性白内障患儿。他没有害怕、惊恐,而是十分友好、积极地配合检查。我想这是来自孩子莫大的信任,小朋友多么渴望光明,一定要把手术做好,一定要让孩子看见这个多彩的世界。
给小患者做全麻手术,当地医疗条件有限,难度相对提高。由于准备充分,在多方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手术成功了!

王晓蓉:当我为小患者揭开纱布时,他主动把小手放到我的手中,惊喜而灿烂的笑容也印在了我的心坎儿上。当地家属和患者赞美我是阿拉伯古代名医拉齐。我是一名普通的中国援外医生,用我的医疗技术医治好了非洲朋友,展现了中国医学水平的进步,传递了中国人民的友好情谊。
护士长巴迪:我想表达我的真诚感谢和最深切的祝福,感谢中国医生在我们的眼科部门所做的出色工作。你们的专业知识和奉献精神是医学精神的真正体现。

在毛里塔尼亚基法医疗中心工作的中国医疗队员何慧斌是一名骨科医生。
何慧斌:一天晚上,一名当地司机驾驶出租车与一辆大货车相撞,驾驶员受伤严重。毛方骨外科主任塞利谋建议患者家属选择截肢术加上残端修整术,但这样就意味着患者今后的生活和劳动只剩下左腿。患者家属拒绝截肢。
在这个紧急时刻,毛方外科主任想到了中国援毛塔医疗队,于是拨通了中国医疗队基法分队驻地值班电话,寻求帮助。
何慧斌:我第一时间驱车来到医院,向塞利谋主任提出了手术治疗建议。我们用了5个小时完成手术,患者转危为安,更有意义的是患者保住了右腿,经康复治疗后不影响功能。在当地,一个成年男性劳动力对于整个家庭是至关重要的。能够用专业技能救治一个人的生命,同时挽救一个家庭的命运,这让我十分欣慰。

塞利谋:在资源相对匮乏的医疗环境中,中国医生克服重重困难,成功完成了数百台高难度手术,培训了当地医护人员,建立了适合当地医疗资源环境的骨科手术标准体系,不仅拯救了患者,更点燃了我们对医疗事业的信心。

中国援毛里塔尼亚医疗队是为数不多派出公共卫生专家的中国援非医疗队之一。来自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中国医疗队员贾首时就是这样一名公共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贾首时:在当地,很多传染病通过水源传播。为了增强民众传染病防范意识,我想方设法加大疾病预防的科普力度,抓住每次外出巡诊、义诊机会,尽可能地向当地百姓宣传防护常识及健康的生活方式。

毛里塔尼亚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简易水囊
预防水源传播疾病需要从源头抓起。2025年9月29日,贝尼纳吉原水预处理项目竣工,该项目由中国企业承建,对保障民生和提升城市供水韧性具有里程碑意义。

贾首时:我作为援外的水质专家感到无比高兴,中国技术保障了当地生活饮用水、水源水安全,降低了水源性疾病的发生。这个原水预处理站不仅体现了中国企业的工程实力,也为非洲干旱地区高浊度原水处理提供了可复制的技术范本。

毛里塔尼亚居民生活区生活饮用水简易水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贾首时很乐于将他的技术和专业知识不遗余力地传授给当地团队。
贾首时:我带教了两名毛方实验工作人员,她们进步很快。艾玛女士是一位有着丰富工作经验的高级检验师,她时常跟我说,很向往也很喜欢中国,希望她的孩子能够去中国留学。通过这些点点滴滴,我亲历和见证了中毛两国人民的友谊。

毛方实验工作人员制作实验用72折滤纸展示
艾玛:中国专家全力以赴,在实验室毫无保留地传授检测技能和管理经验。来自中国的精密检测设备及SOP标准操作规程,让我们的食品水质实验室具备了生活饮用水快速检测反应能力,能及时预警,保障我国百姓饮水安全。

贾首时带教艾玛女士编辑实验仪器程序
贾首时:通过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展疾病预防控制,让当地百姓有更多的健康意识和健康行为,有更好的健康状况,这是我援外工作的初心和使命。今年是中毛建交60周年,我愿意为毛里塔尼亚的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及中毛友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