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沃野田畴千“技”竞——宿州春耕生产一线见闻
“以往春耕田管时,村民们背着药箱、‘人工作战’的场景不见喽,现在种田只看飞机天上旋,农药肥料均匀洒在田……”日前,在埇桥区顺河镇鹤山村,植保直升机正在给小麦喷洒农药,防控赤霉病,在场的村民欣喜地说。
春耕春播用上高科技,农民摆脱“一腿泥”。现如今,手机查农事,“云”端搞培训,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高科技“闹春耕”渐成新潮。
科技服务到田头 专家把脉开良方
“小麦病虫防治有绝招,晴天见花打,阴天见穗打,雨天间隙打,无花早白花迟,把握窗口期,调整药物量,早防早治粮食安全有保障。”埇桥区曹村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农技专家李华刚,手持喇叭串田间,为农户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技术指导,帮助农户做好春季田管。
无独有偶,在灵璧县黄湾镇晏路村蜜薯基地,插秧的、覆膜的……好不热闹。“大的小的要分开栽插,这块土壤墒情非常不错,栽的时候要用手托下去,栽进去。”一大早,黄湾镇农村经济工作站负责人赵孚就来到种植大户位波的800余亩蜜薯基地,给他讲解薯苗栽插的注意事项,并查看土壤墒情。
“今年薯苗大棚育苗有100多亩,在前期的栽种和后期的管理过程中,都有农技专家进行技术支持,让我们对丰收有了很大的信心。”位波高兴地说。
除了面对面,还有线连线。“小麦根部有些腐烂怎么办?”“灌浆期小麦要注意什么?”连日来,市植保站相关负责人朱德慧的手机里每天都会收到十几条“求助”信息,她尝试通过“网络直播”传授田管技术、答疑解惑。
疫情防控期间,宿州不少农技专家,连起电话线、办起视频班、按起遥控钮,“触网”送服务下乡。为了做好春耕生产,我市安排531名农技专家“线上+线下”指导农户和种植大户做好田间管理各项工作。
机械强农紧跟上 春耕农机成主角
4月27日,在埇桥区灰古镇付湖村士合种植家庭农场田地里,记者看到,直升飞机徐徐升起,从农田低空掠过,药雾弥漫,很是壮观。“如果人工喷洒农药,我这500亩小麦,没有十来天不能完工。有了先进设备,春管不用愁。你瞧,天上飞的、地上跑的,都成了咱种地的好帮手。500多亩地从配药到喷完,半天结束,效率高,还省钱。不相信科技不行。”付湖村种粮大户童士合手指植保直升机,啧啧称赞。
旋耕机打碎平整田地,播种机起垄下种深浅一致;植保无人机、直升机高效完成飞防作业……田野里轰鸣的农机声响彻田间地头。日前,记者在宿州多地采访时发现,各类农机已悄然成为春耕战场上的主角。据市农业农村局农机部门工作人员介绍,近年来,我市以耕地、整地、种植、收获、植保、烘干、秸秆处理等环节为切入点,积极开展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建设。目前,全市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7.65%,均位居全省前列;全市农机服务组织近1800个,其中农机合作社732家,具备全程机械化服务能力的农机合作社318个。
仅春种春管关键时节,我市各地投入春季农业生产的农机具总量预计超过2.76万台(套)。记者从市财政局获悉,截至目前,全市共落实财政资金12140万元,用于农机补贴及农资补贴。投入统防统治服务组织487个、现代化植保机械5514台/套,已开展小麦赤霉病防治面积752.8万亩次,占需防面积的61.0%,第一遍防治已全面完成,正在进行二次飞防作业;统防统治面积694.7万亩次,统防统治覆盖率92.3%。
数字赋能促转型 农民增收新引擎
现在田管有了“新武器”——一部手机就能管理好几百亩地,农业机械化搭上智能化的快车,依托互联网,降低了作业成本,提高了效益。
“菌菇长得好不好,壮不壮,看看手机就知道。”近日,在灵璧县虞姬镇虞姬村安徽蕈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鸡腿菇种植基地里,负责人刘现卓现场向记者演示操作智慧农业平台APP,“我们在运用物联网环境控制系统之前,菇棚空间的湿度不容易控制。近两年,我们使用物联网环境控制系统后,菇棚内空气湿度可自动化控制。这样菇体就不会发黄,颜色洁白,品质有保证,每斤价格也比市场价高1-2元。这个系统每年一个棚能增产1万元左右,10个棚就是10万元,效益是非常可观的。”
记者来到埇桥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管委会智慧农业大数据处理中心智慧农业系统示意图前,该中心农业发展部部长侯祥辉介绍,数据中心通过数据处理模型,进行墒情、土壤养分、农田小气候情况、作物长势情况和灾害预警分析,并形成统计报告、分析报告和对策,并通过互联网、手机APP、微信等方式将相关信息发布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便他们及时做好田间管理。
近年来,全市积极推进互联网与实体产业的深度融合,围绕粮食、果蔬、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重点建设10个数字农业示范基地,打造宿州市数字农业产业带,推动传统农业向数字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生产的远程在线监控和精准化管理,让农业生产更便捷、更优质、更高效。(拂晓新闻网--拂晓报 记者 杨雪)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