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从开发皖江、东向发展,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到安徽自贸试验区扬帆起航—— “开放安徽”的澎湃活力
2022-06-01 10:39:29来源:安徽日报编辑:刘旭东责编:蒋硕

  开放是走向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

  虽处内陆,安徽对大海、对开放的向往从未消退,而且愈来愈强烈。改革开放以来,安徽坚定地依托自身优势和资源,走出一条内陆省份扩大开放之路。

  从上世纪80年代“远学粤闽、近学苏浙”到上世纪90年代“开发皖江、呼应浦东”,从实施“外向带动”“东向发展”战略到融入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建设,推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安徽开放发展的定位更精准、姿态更主动、舞台更广阔、活力更澎湃。

  “向东看”

  皖江东向发展迈新步

  滚滚长江东逝水。416公里的长江安徽段,被称为“皖江”。这里,有着优良的港口和黄金水道,这里的沿江资源丰富,具有对外开放的独特优势。

  早在1990年4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并以此为龙头,推进整个长江流域的开发开放。2个多月后,安徽立即作出“抓住机遇、开发皖江、强化自身、呼应浦东”的决策,皖江开发开放拉开序幕。

  当时,为了加强同上海和沿江省市的联合,安徽决定在上海浦东组建裕安公司,筹建裕安大厦,作为安徽在上海的对外窗口和业务依托。于是,裕安大厦,这座安徽在浦东开发的第一幢标志性高层建筑,成为了安徽融入长三角、对外开放的形象代表。

  向东看、与东齐,全力融入长三角!2003年,省委七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加速融入长三角经济圈;到了2004年,省会合肥提出加入长三角会员城市的申请。

  “十一五”后,安徽融入长三角的步伐不断加快,2006年6月,出台《安徽省沿江城市群“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设临江产业密集带和沿江港口群。当时,沿江地区工业增加值一度年均增长20%以上。

  2008年8月,我省党政代表团赴沪苏浙学习考察,呼吁推进泛长三角分工合作、共同发展,得到两省一市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当年12月,长三角地区主要领导座谈会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确定本省参加长三角区域合作活动,探索新的区域合作机制和内容;2010年,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获批启动建设,成为全省推进开放发展的重大战略平台。

  多年来,探索从未停止,合作持续升温。从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到承接产业转移,从人员的来往、教育医疗的合作,再到省际毗邻地区同城化发展的加速,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2018年,处于长三角经济区前沿地带的安徽,正秉持开放发展战略,携手沪苏浙,向着一体化发展的新未来阔步前行。

  “大战略”

  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

  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重要时刻、重大机遇令人铭记。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2020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按下“快进键”。

  正式加入长三角,成为“长三角发展俱乐部”的一员,这对于安徽来说,是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从“旁听生”到“插班生”,再到“正式生”,这些年,安徽正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东风,积极保持着“上进生”的昂扬姿态,一体化发展取得了累累硕果和显著成效。

  从苏皖合作示范区,到“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再到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合作交流的平台在拓展。

  从上海张江和合肥两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到共建G60科创走廊,再到长三角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协同创新的活力在迸发。

  从多项跨省公共服务事项的“一网通办”,到沪苏浙城市与皖北城市结对合作帮扶,再到携手援助上海共同抗击疫情,兄弟间牵手的温暖在传递……

  朝着更高质量一体化的新征程,长三角“巨轮”扬帆破浪、矢志前行。

  “大开放”

  全球“朋友圈”不断扩大

  船只密集、塔吊林立、集装箱堆积如山……初夏时节,江畔的芜湖港朱家桥外贸码头一派繁忙景象。

  口岸是开放的重要平台,是建设高质量开放型经济的门户。然而,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安徽没有对外开放口岸,进出口货物和出入境人员只能从沿海口岸进出。

  封闭导致落后,开放才能带来进步。1979年,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明确提出“对外国人开放”的要求。黄山作为世界名山,推动本省迅速打开开放之门。当年9月,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万里率领安徽省代表团一行12人访问美国马里兰州,沿途顺访瑞士和法国,迈出了本省对外开放的重要一步。1980年2月,国务院批准芜湖口岸对外开放,开启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安徽直接外运的历史。

  在机遇面前,安徽人从未犹豫。1984年,省委、省政府发出《关于尽快打开利用外资和引进技术工作新局面的通知》,简化外资企业审批流程,出台税收减免政策,掀起一轮扩大开放的热潮。当年,全省签约利用外资329万美元,比1983年增长5.6倍。

  1991年10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芜湖港对外籍轮船开放;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芜湖、合肥为对外开放城市,实行沿海开放城市政策。如今,本省已建成了芜湖港、马鞍山港、铜陵港、安庆港、池州港等水运一类口岸,“向海求变”的坚持,让“通江达海”的梦想得以实现,安徽在坚持开放发展中拥抱世界。

  坚定不移推动高水平开放,需要更好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制定实施对接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制度型开放的政策。

  2020年9月24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安徽自贸试验区发挥制度创新这个核心功能,对标国际先进规则,加大开放力度,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聚焦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的各自特色和重点产业,探索形成片区联动、协同高效、竞相发展的新模式。2021年,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进出口1540.7亿元。“安徽自贸号”这艘巨轮正扬帆起航,在世界经济的大海中乘风破浪。

  开放越主动越深入,经济发展就越繁荣、越有活力。从1978年全省进出口总值仅1063万美元,到2021年已突破1000亿美元;从1984年成立第一家外商投资企业,到2021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93亿美元……全方位“走出去”,大力度“引进来”,安徽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不断扩大“朋友圈”,发出时代最强音。

  海纳百川,并蓄前行。安徽因开放而释放澎湃活力,因持续开放而更加美好!(安徽日报 记者 王弘毅 何珂)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