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阜阳绿色农产品俏销长三角
2022-07-08 10:48:44来源:阜阳日报编辑:刘旭东责编:赵滢溪

阜阳绿色农产品俏销长三角_fororder_631ae289f7ae247798f9768c7b83cf0d

近日,阜阳市颍东区新华街道吕寨村紫青农业公司种植基地的菊花喜获丰收,企业抓紧组织工人采收,供应市场。摄 宿飞

  近290亿元!这是今年上半年阜阳市主要农产品及其加工品销往沪苏浙地区的亮眼成果。

  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近年来,阜阳市充分发挥农产品资源丰富优势,加快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越来越多的阜阳绿色农产品,成为长三角市场的“抢手货”。

  名优农产品门店开进沪苏浙

  位于苏州工业园区大湖城邦商业街的阜阳市名优农产品(苏州)展销中心,如今成为苏州姆妈们“扫货”的好去处。芥菜、桔梗丝、麻馓……这些带着浓浓阜阳味的农产品,让苏州市民的餐桌变得更有滋味。

  去年底,阜阳市名优农产品(苏州)展销中心挂牌运营,阜阳市共有31家重点企业、135个优质单品入驻。今年1月-5月,该展销中心完成销售额700余万元。

  地缘相近、市场庞大,近年来,阜阳市积极帮扶农业企业与沪苏浙建立稳定产销关系,让更多农产品打入当地市场。扶持奖补政策方面,对在上海、南京、杭州等地销售阜阳农产品1000万元以上的市场主体,给予其在上述城市仓储、柜台、门店租金50%奖补。

  政策红利惠及下,阜阳市绿色农产品“入长”硕果累累。早在阜阳市名优农产品(苏州)展销中心成立之前的2020年,阜阳市绿色农产品(上海)展销中心、阜阳市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中心就挂牌运营,阜阳50多家农业企业、600多种产品入驻,并成功进入上海联华超市、盒马鲜生、上海清美等大型商超。

  截至今年4月,阜阳市绿色农产品(上海)展销中心销售额2200万元,阜阳市名优农产品(上海)展销中心销售额1120万元。阜阳市累计在沪苏浙地区开展产销对接88次,举行农产品推介活动16次。

  全市已创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基地75个

  被誉为“真菌皇后”的红托竹荪,属珍贵食用菌,因其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往往“一菌难求”。近两年,通过技术创新,小小的红托竹荪,在阜阳市太和县百麓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工厂化车间“破土而出”,并成功打入长三角市场。

  “今年上半年红托竹荪销售额达8000余万元,其中长三角市场3200余万元,大部分产品进入当地的高端餐饮市场。”企业负责人董建国介绍。

  作为首批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百麓农业正将红托竹荪打造成带富一方的好项目。去年该企业在太和县旧县镇等地发展工厂化生产1000余亩,今年又相继与阜阳市颍东区、临泉县部分乡镇达成合作协议,扩大辐射带动范围。

  生产基地标准化发展,产品质量才能有保障、品牌才能叫得响。截至目前,阜阳全市已批准创建市级以上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75个,其中省级示范基地34个。目前,阜阳市支持示范基地建设资金累计达4.8亿元。

  同时,阜阳市还大力推进“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创建,现有省级示范县3个。今年1月-6月,阜南县蔬菜产业、临泉县肉牛肉羊产业、太和县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合计达78.17亿元,同比增长23.2%;沪苏浙地区销售额25.76亿元,同比增长19.6%。

  深化与沪苏浙市场对接合作

  为扎实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阜阳市出台实施意见明确,力争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重点培育1-2个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建设一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全市建立示范基地100个,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品年销售额达到600亿元。

  “今年全市将新建市级以上示范基地20个左右,总数达到90个以上。”阜阳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表示,将不断深化与沪苏浙市场的对接合作,尤其是围绕人才技术、园区建设、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产销对接等,加快推进与苏州市农业结对合作帮扶。

  此外,聚焦国内特别是沪苏浙农业产业化发展,争取招引一批农业产业大企业、高端人才和新技术、新成果,着力提升阜阳农产品的市场美誉度、知名度、竞争力。(阜阳日报 记者 徐立成 通讯员 陈帅帅 韩冰冰 吕金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