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原创      |      视界     |      直观中国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宁夏     |     数说宁夏     |      宁夏优品
怀揣“金字招牌” 宁夏葡萄酒产业释放新生机
2023-06-08 10:31:07来源:宁夏日报编辑:郭建国责编:魏寒冰

  夏日,太阳初升,晨光为贺兰山下的葡萄园打上一层自然的滤镜。58.3万亩曾经的荒漠、戈壁、沙漠,如今摇身一变,成了“葡萄藤接天连碧”的别样美景。

  剪枝、疏叶、滴灌……在果农们的歌声和笑声中,藤蔓上青色的小果带着身下那片土地特有的印记,讲述着宁夏贺兰山东麓新一代的故事。

  自2021年,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宁夏在“先行先试”的路上便不曾停步:

  会同农业农村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建立“1个省区+2个部委牵头+16个部委参与”的综试区建设工作框架和运行机制;

  成立以8名院士领衔、48名专家组成的跨领域、多学科、综合性专家委员会,提供13条重大决策建议;

  出台《推进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措施》等文件,形成综合政策支持体系;

  整合宁夏国际葡萄酒交易博览中心及所属企业,组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打造贺兰山东麓园区开发建设主体和葡萄酒产业集群培育平台、产学研融合创新平台、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国有资本运营平台;

  创建1个自治区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2个自治区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区,组建了4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35家酒庄(企业)获评自治区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农业高新技术企业;

  打造自治区葡萄酒产业人才高地,建立葡萄酒学历教育、职业技能教育和社会化教育培训三级体系,每年培养300名以上技术型人才,培训5万名以上消费者……

  两年来,宁夏充分发挥国家级平台的“样板效应”,在“紫色梦想”的“快车道”上跑出了“加速度”。截至目前,全区酿酒葡萄种植面积58.3万亩,占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的35%左右,是我国最大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产区;现有酒庄和种植企业实体228家,年产葡萄酒1.38亿瓶,占国产酒庄酒酿造总量的近40%,居全国酒庄酒产量第一位;综合产值达到342.7亿元。

  筑巢引凤栖,花开蝶自来。葡萄酒产业不仅成为支撑美丽新宁夏建设的“新引擎”,也成为宁夏与世界互动交流的“新桥梁”。

  2022年7月,宁夏正式实施首批4个“揭榜挂帅”科技项目,葡萄酒产业成功占得一席。同年10月,自治区重点研发计划“揭榜挂帅”项目“葡萄酒陈酿期间橡木桶替代材料装备研制”举办启动推进会。

  1个月后,宁夏成功申报联合国粮农组织“宁夏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园生态安全种植和资源循环利用”项目,这项由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农村部和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等共同合作开展的高科技创新型项目,计划2年内在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区建成一批生态栽培技术管理葡萄示范园,并通过种植户“参与式”推广方法,提高葡萄园管理水平,促进葡萄酒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力争5年内酿酒葡萄种植面积100万亩、综合产值破千亿元,15年内面积150万亩、综合产值破2000亿元。”《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用一连串具体的目标数据,为宁夏乃至中国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勾勒出一个宏伟的未来。

  6月9日,国际葡萄与葡萄酒产业大会、第三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将在银川开幕,作为我国首个以葡萄酒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展会,将有47个世界主要葡萄酒产区国家农业部长、14国驻华使节、9个国际葡萄酒及相关组织负责人等出席,并将发布“世界葡萄酒著名产区品牌榜”和“世界葡萄酒著名产品品牌榜”。

  千亿级的产业目标,国际化的理念模式,贺兰山东麓再迎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面对重任,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掷地有声:“我们将继续勇当对外开放的‘先行者’,引领带动全区乃至全国葡萄和葡萄酒产业做大做强,让中国葡萄酒有世界位置、世界葡萄酒有中国声音。”(宁夏日报报记者 王婧雅)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