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注意高考志愿之间梯度 集中填报分三次进行 录取工作于7月上旬开始,按6个批次分阶段进行,顺序志愿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
6月25日,记者从宁夏教育考试院获悉,2023年宁夏普通高考总分一分段统计表显示,文史类580分以上242人、理工类600分以上163人;文史类550分以上686人、理工类560分以上667人。
据了解,集中填报志愿分三次进行,第一次填报时间为6月23日16:00开始,到6月27日18:00截止,填报本科(含本科预科、高水平运动队、高水平艺术团、国家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志愿、艺术类本科专业志愿、体育类本科专业志愿,提前一批高职专科(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公安专业)志愿。第二次填报时间为7月2日8:00开始,到7月3日18:00截止,填报提前二批高职专科志愿(含定向培养军士、艺术、体育专业)。第三次填报时间为8月1日8:00开始,到8月4日18:00截止,填报高职专科批志愿。各批次中的征集志愿填报时间于各批次录取期间在宁夏教育考试院网站公布。
高校招生实行计算机远程网上录取,录取工作于7月上旬开始,按6个批次分阶段进行。即提前批本科、提前一批高职专科、第一批本科、第二批本科、提前二批高职专科(含定向培养军士、艺术、体育)、高职专科批。
宁夏教育考试院提醒广大考生,高考后,考生会参考往年院校的录取分数,但这是不够的。
志愿填报前,要仔细查阅高校招生计划。要认真研读报考院校当年招生章程,其中特别是各专业对考生的要求,如体检、外语语种、单科成绩等是否符合报考条件。然后结合考生成绩位次和各类别总分(或综合分)一分一段表,认真分析近三年招生院校和专业的录取信息。了解自己所报考批次的招生录取相关办法和规定,知晓自己所在类别的志愿设置和投档录取规则。
填报志愿要以成绩为基础。高考成绩是考生被录取的基础因素,直接决定了可选择的院校和专业去向。院校综合情况,是考生选择志愿的重要因素,是选择与哪些人在一起学习、到哪里去学习、学些什么等问题。考生在选择时,既要看院校的历史、地域,也要看院校综合办学实力。要考虑兴趣爱好、专业就业等因素。专业是考生志愿选择的核心因素,一般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职业趋向。重点大学有优势专业、普通院校也有特色专业,是院校优先还是专业优先,不能一概而论;考生要选自己喜欢、符合个性特长的专业。此外,还要结合身体等条件。专业与身体状况有关联,有的专业受视力、色觉、器质性健康状况的限制;部分院校按专业学习要求,会对单科成绩和外语口语等方面提出要求。
填报志愿时,平行志愿与顺序志愿是有区别的:平行志愿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05%以内。平行志愿对同一科类批次线上未被录取的考生按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进行一次性投档。本科平行投档时根据考生所填报志愿院校顺序,投档到排序在前且有计划余额的高校。分数优先,是指招办按考生总分排序后依次投档,比如说,某考生所报志愿为A、B、C、D等四所院校,录取时,批次线上考生先按分数大排队,然后由计算机逐一检索考生志愿,如果考生符合A校投档条件,且A校有计划余额,则投档到A校;如果不符合A校的投档条件,则检索B校,依此类推,直到检索到考生分数符合的院校后,将其投档至该校。档案一旦投出,即不再检索该生其他志愿。
顺序志愿投档比例原则上控制在120%以内。顺序志愿把考生的高考志愿作为录取投档的第一要素,最大程度地满足考生的志愿要求。对选报同一志愿院校的考生按院校确定的调档比例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投档,第一志愿录取结束后,若高校招生计划未完成,再进行第二志愿投档录取。举个例子来说,一旦考生将某高校放在第二志愿,即使你分数再高,如果该校一志愿已经招满了且不预留招收二志愿的名额,你的档案也不会投向该校。
宁夏教育考试院建议,考生将自己最希望就读又与自己实力相当的院校填报在平行志愿的最前面。如果同一批次的几个并列院校全部填报同一层次的院校,一旦志愿填报过高,很容易一起落榜。考生要根据自己的分数、在全区的位次以及各校的招生计划、往年录取分数等情况准确定位,根据自己的意愿合理排列志愿顺序后再填报,做到既满足了自己的意愿,又最大限度地提高被录取的可能性。这就要求考生所填报的几个并列院校志愿之间有一定的梯度,要适当拉开档次,要考虑院校的层次和报考热度,而且要有一所院校保底。一般来说,平行志愿中并列的各个院校志愿,A院校可以适当考虑选择稍高于自己定位的院校,B、C院校应该是自己定位的院校,要确保准确,D院校保底,要确保能够被顺利投档。考生在选择专业时,依然要考虑冷热搭配,要留有余地。同时,对于“专业调剂志愿”,考生填报时也要充分考虑,增加被录取的机会。(宁夏日报记者 高菲)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