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安徽:“科创+产业”“龙头+配套”构筑新兴产业新优势
2023-08-29 09:37:27来源:安徽日报编辑:刘旭东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科创+产业”“龙头+配套”构筑新兴产业新优势——聚焦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

  安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就加快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作出明确部署,要求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展现更大作为。新兴产业是经济体系中最有发展活力、最具增长潜力的组成部分。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必须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运用好“科创+产业”“龙头+配套”等符合产业发展逻辑、经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打法,努力在新兴产业发展的新赛道上构筑新优势,加快发展壮大新兴产业。

  当前,安徽省新兴产业聚链成群,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拥有整车企业7家,涵盖外资企业、自主品牌、造车新势力。新型显示产业集群在国内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善、技术水平最先进。集成电路产业集群企业超400家,形成从材料到器件,从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布局。光伏产业集群营收三年翻两番,去年营收1954.9亿元,今年上半年营收1360.2亿元。

  新兴产业“成绩单”令人振奋,背后是安徽省聚焦产业升级方向“双招双引”的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在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的长期过程中,安徽省探索形成了“科创+产业”“龙头+配套”等成功经验、有效打法。贯彻落实好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精神,加快壮大新兴产业,必须坚持上述经验、打法,并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

  “科创+产业”的打法,把握了新兴产业依靠创新驱动的发展脉搏。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首个国家实验室,12个已建在建拟建大科学装置,“大国重器”令安徽如虎添翼。人才总量突破1100万,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万家,量子信息、聚变能源、深空探测等领域持续并跑领跑,动态存储芯片、柔性可折叠玻璃等打破国外垄断,区域创新能力跃升至全国第7位。对于在技术前沿搏浪弄潮的新兴产业来说,安徽丰富的科研资源,提供了技术创新、产业创新的深厚土壤。

  谁抓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在高质量发展中先行一步、胜出一筹。加快壮大新兴产业,还需紧扣“科创+产业”,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高标准推动国家玻璃新材料、智能语音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与运营,大力培育省制造业创新中心。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完善“企业出题、能者答题、市场阅卷”产学研协同攻关方式,实施好重点产学研合作项目。在成果转化应用、产品推广方面,完善升级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三首”政策引导和示范应用体系,加大政府采购和市场化推广力度,推动工业领域场景开放创新,使更多前沿科技成果首发首用、迭代升级。

  “龙头+配套”的打法,把握了产业链发展的内在逻辑,在招商引资中可收事半功倍之效。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早些年我省虽有一定基础,但在全国范围内并不占优势。近年来,依托本土整车企业为合作平台,引进跨国巨头大众汽车;在行业迷茫期果断出手,“以投带引”,引进蔚来汽车;在行业加速扩产的关键时期,以高效服务和良好产业生态吸引比亚迪落户。在上述整车龙头的带动下,电机、电池、电控等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加速集聚,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快速壮大。在集成电路、智能语音等领域,类似的产业逻辑也同样发挥着作用,推动我省相关产业聚链成群。

  当前,围绕新兴产业招商引资的区域竞争越来越激烈,建设智能绿色的制造强省任重道远。如何巩固和扩大安徽省在部分新兴产业上已经取得的优势,如何在新赛道上抢占有利身位?“科创+产业”“龙头+配套”的打法能够继续发挥关键作用。

  “经信部门将围绕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目标,制定出台培育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系统政策举措,聚焦优势产业,科学设定目标,健全推进体系,突出重点领域,深化‘双招双引’,努力打造一批优势凸显、基础稳固、特色鲜明的省级—国家级—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体系。”安徽省经信厅厅长冯克金表示,将坚持“一链一策”做好产业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把推动安徽省产业发展与保障国家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结合起来,补短板、锻长板、扬优势,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安徽日报 记者 汪国梁)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