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蚌埠市五河县双忠庙镇:芦蒿“小产业” 富民“大文章”
2024-01-11 17:46:0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刘旭东责编:赵滢溪

  俗话说,一月芦,二月蒿,新春到了吃芦蒿。“三九”时节,天气寒冷,蚌埠市五河县双忠庙镇岳庙村岳彩兵家的芦蒿种植园大棚里却温暖如春,芦蒿幼苗青翠欲滴,散发出醉人的清香。

蚌埠市五河县双忠庙镇:芦蒿“小产业” 富民“大文章”_fororder_图片2

芦蒿种植园大棚

  近年来,岳彩兵把发展芦蒿种植作为致富的主要渠道。目前,该户种植了8个大棚近十亩地。种上“小芦蒿”生活“节节高”,已成为他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这几年芦蒿市场行情很好,高峰时市场销售价达到每斤20元,现在大家对芦蒿的接受度很高,马上过年的时候芦蒿就能上市了,根本就不愁卖。”岳彩兵是岳庙村首批种植芦蒿的农户,刚开始种植面积不足一亩,但产值比传统农作物高出很多。谈起小芦蒿给自己带来的“大收益”,岳彩兵笑着说:“在政府的帮助下,自己不断扩大种植规模,目前共种植芦蒿近十亩,一年能收两茬,平均每亩地可产芦蒿3000斤,亩均销售收入超3万元。”

  岳彩兵介绍,他种植的主要是青蒿,以清香、鲜美、脆爽受到消费者欢迎。种植芦蒿最重要的是要注意温度和湿度,种植户岳彩兵说:“年前冷天,它一定得保持到16度,热天也得保持到12度左右,温度高了它会死,温度低了就不长。”

  据岳庙村党总支部书记徐小宝介绍,该村种植的芦蒿一般在10月初上市,到次年5月初下市,可长两茬。由于芦蒿的种植不便于机械化作业,因此从栽种到收获全部采用雇本地村民手工作业的方式进行,不仅盘活了土地资源,更盘活了当地闲置的劳动力资源,让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我们年纪大了,外出打工很难找到工作,如今把家里的土地流转出去后,在家门口做一些清理芦蒿杂叶、捆扎打包等农活,每天能领到70元工资,加上每年的土地收益,很满意。”村民岳喜堂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双忠庙镇岳庙村将依托市场需求,做好芦蒿新技术、新品种的本土化融合,提高市场竞争力,努力打造岳庙村芦蒿特色品牌,同时探索芦蒿的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持续完善“造血”功能,让更多群众过上增收致富的美“蒿”生活。(文/图 李涛)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