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国坚果行业头部企业——洽洽食品发布2024年一季报。报告显示,2024年1月-3月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8.22亿元,同比增长36.39%。相关负责人表示,业绩增长的原因包括零食量贩渠道增长、春节期间坚果礼盒热销、海外销售增长以及包括茶饮、餐饮等新场景的成长。
5月10日,“2024外国人喜爱的中国品牌”在上海揭晓,洽洽食品成功入选。洽洽作为国内最早一批“出海”的民族品牌,十几年来稳步推进品牌国际化进程,凭借着全产业链布局的“质”造硬实力、优秀的产品力,赢得了全球消费者的青睐。
“把一粒瓜子要做到极致,做到世界去,让世界品尝中国瓜子的美味。”在很多次的内部讲话中,洽洽食品创始人陈先保都会讲这样一个故事:多年前,他跟随团队去往澳大利亚考察,一次聚会结束后,一位老先生找上门来,给了他一个拥抱。交流过后,陈先保得知,老先生是一位越南华侨,很长一段时间内,洽洽香瓜子都陪伴着他的侨民生活。因此,收到陈先保到澳大利亚考察的消息后,这位老先生才特意前来想要见陈先保一面。
让海外华人倍感亲切,让国外友人学会嗑瓜子,在海外,一粒小小的瓜子,成为寄托海外华人们乡愁的物质载体。洽洽以一粒瓜子、一颗坚果为载体,将中国特色美食文化传输到海外,向全球传递中国味道,传播中国文化。
洽洽透明工厂全球直播活动亮相纽约时代广场 供图 洽洽食品
洽洽泰国工厂 供图 洽洽食品
2000年,是洽洽出海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洽洽刚刚成立一年,也迈出了出海的第一步,一位来自香港的代理商偶然间尝到了洽洽瓜子,觉得很好吃,同时也勾起了“思乡之情”,成为了洽洽出海合作的第一位代理商。
2008年,洽洽的营收达到了20亿元。这一年,洽洽在越南设立了第一个海外办事处,正式在海外市场布局。
2019年7月,洽洽首座海外工厂在泰国正式投产,跨出了洽洽全球化战略的第一步。经过20年的布局,洽洽在全球建设了100多万亩原材料种植基地,在全球建设了10大工厂,不仅能保证最终产品的新鲜和美味,也更容易针对海外市场研发一系列符合当地口味的特色产品,以品质和创新为品牌全球化保驾护航。
洽洽食品广告亮相纳斯达克大屏 供图 洽洽食品
洽洽食品亮相加拿大多伦多 供图 洽洽食品
洽洽产品进入国外超市 供图 洽洽食品
如今,洽洽建立起区域分布合理的外销网络,与近100个国外经销商客户建立了合作关系,产品远销亚、欧、美等近50个国家和地区。根据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其海外市场增长超过10%。
国产品牌出海的历程,有一条稳健的路径:海外华人比较容易接受中国的产品,通过华人群体购买使用再传播给周围的其他群体。洽洽将目光投向了那群不会嗑瓜子的外国人——让他们都能嗑上瓜子。
瓜子文化走进国外课堂 供图 洽洽食品
“比起产品出海,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和中国文化的传播,中国人嗑瓜子的习惯是刻在基因里的,但让外国人熟练地将瓜子嗑开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因此体验式产品出海往往更具代表性。”洽洽食品品牌公关负责人姚亚兰表示,瓜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当这颗瓜子出海之时,不仅是产品远行,更是文化输出。在过去十几年的出海航程中,洽洽通过不断创新和努力,将中国传统美食传播到了世界各地。
洽洽食品品牌公关负责人姚亚兰参加“以食为媒”品牌出海研讨会 供图 洽洽食品
在产品方面,洽洽也应针对各地饮食和习惯有针对性地推出了本土化口味和本土化产品。比如,在东南亚地区推出的椰香、咖喱口味等,都受到了当地消费者的广泛好评。
“实际上海外拓展的困难是有的,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法律规定,甚至国家保护主义,欧美国家又有本土的强势品牌。”姚亚兰介绍,洽洽食品整个集团为海外拓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持,集团层面在法律、运营、产品研发等方面给予了充分的帮助,才能使得国际化道路走得更加顺畅。
洽洽通过研究整个坚果炒货行业的实际情况并总结自身经验,主持和参与制定了《坚果与籽类食品良好生产规范》等国家、行业、团体标准共33项,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和坚果保鲜技术产业化。
洽洽食品生产线 供图 洽洽食品
凭借科研团队的不懈努力,洽洽食品掌握了坚果关键保鲜技术,在全产业链取得了230项专利,且其参与的“干坚果贮藏与加工保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荣获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同时,洽洽设立了坚果行业首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还获得“中国产学研创新示范企业”称号和“中国产学研创新成果奖一等奖”。联合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挂牌成立益生菌研究所。
洽洽的出海之路,是中国民族品牌走向世界的缩影。瓜子不仅是一种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当这颗瓜子出海之时,不仅是产品远行,更是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洽洽始终坚持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让消费者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姚亚兰说。(文 刘旭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