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2024-10-13 16:22:42来源:央视新闻编辑:刘旭东责编:石丽敏

  零基预算改革,简单说就是改变财政资金的分配方式。比如:如果某部门上一年度预算为1000万元,按照惯例,本年度大概率会以此为基数,向上浮动。但是改革后,这个“基数”不存在了,从零开始。

  安徽从编制2023年预算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展开“零基预算改革”,全面清理无效的财政资金,当年仅省级就“挤”出了80多亿元。

  如何让好钢用在刀刃上,安徽以党委、政府决策部署和事业发展目标为导向,对财政支出政策开始重塑。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 李秋淮:“立”的过程非常难,因为“立”需要进行大量科学研究。我们形成了一个“立”的表,就等于支持政策清单,分成几大块。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比如像支持科大硅谷建设、支持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每一句话就是一项政策。

  在这份2023年安徽省级财政重点支持政策清单上,总共涉及14大类70多项政策,包括支持创业、科技创新、数字化改造、口岸建设等内容。政策数量少了,力度却加强了。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在民生领域,2023年整个暖民心行动全省投入资金达到490亿元,教育支出全省达到了1517亿元,成为第一大民生支出。高校的生均拨款,从原来的全国排位第30位一下跃升至23位。钱从哪来?就是把一些低效的、无效的、散而小的钱,放到民生补短板领域。

  政策清晰了,但是如何避免出现各自为政、九龙治水的问题呢?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 李秋淮:我们先成立工作专班,十个专班每个专班都是有一个部门在牵头,由它和相关部门商量怎么来抓落实。

  以支持数字化改造为例,典型示范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品质品牌提升等17项具体工作,全部由省级工信部门牵头负责,与其他相关部门形成合力。专班的效果,让技改处的辛新出乎意料。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安徽省工信厅技改处副处长 辛新:从2023年到2024年目前为止,技改投资基本上都在全国前五。1至8月份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是25.9%,增速在全国排到第五位,是比较高的。

  改革成效明显,改革仍在推进。记者注意到,为了避免出现政策“应结未结”的问题,安徽省级政策中出现了约束性条款,所有的政策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一年。而这也让政策整理成了每年都要进行的工作。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 谷剑锋:比如像一些区域性政策,从2019年执行到2024年,2025年预算中,如果它执行得好,我们会再做一个安排,进入下一个周期;如果它执行得不好,那就把它退出。如果有些政策绩效评估很低,那就削减它的预算。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 李秋淮: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通过以后,中央对一些政策出台又有新的规定,比如讲要符合统一大市场规定,比如讲对政策的协同性进行一致性评估。在这种中央新的要求下,我们会进一步清理、优化、提升。

  从“找钱”变“找项目” 工作方式“焕新”

  “破”与“立”之间,不仅重塑了财政资金的分配格局,更让财政资金可以精准抵达发展最需要的地方。政府各部门的工作方式,也悄然发生着变化。

  在安徽省数据资源局,一场信息化建设项目评审正在进行。来自粮食部门的工作人员,在专家的密集提问中,表情越来越严肃。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安徽粮食部门专项信息化项目申请人 何易:这个项目,国家政策也是支持的、要求的,所以我们一直在积极推进。现场老师的要求还是挺高的,从场景的设计到可行性、必要性,各方面都会有要求。

  在安徽的这次改革中,10个资金专班里就有数字安徽专项资金专班,由数据资源管理局牵头,将原来分散在近90个省直部门的各类政务信息化建设资金统筹管理,累计投入5.8亿元,搭建“数字安徽”信息化底座,为所有部门以及16个市的信息化系统提供统一技术支撑。现在,如果某个部门想要报预算“上马”额外的信息化项目,就必须要来过评审。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安徽粮食部门专项信息化项目申请人 何易:以前的话,项目可能是各个厅局自己就可以进行操作,现在信息化的项目全部都归口到数据资源管理局。如果资料不完整或者必要性的说明不充分的话,有可能是被否的。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安徽省数据资源管理局政务信息化建设管理处处长 宋丰明:改革前,家家竖烟囱、系统林立、数据孤岛,现在我们通过平台建设,归集了各类政务数据3096亿条,赋能千行百业。数据资源共享复用,避免重复建设,避免财政资金新的投入。通过这几年的政务信息化项目的审批,财政资金的节约大概45%。

  改革附加题:先谋事后派钱

  从想干就能干,到写方案过评审,卡紧了政府部门自己的项目建设冲动。而对于更多的部门来说,改革也给他们提出了附加要求,如果想争取预算,必须先拿出好项目。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为什么存在年终突击发钱,就是在编预算的时候,不知道具体实施的项目在什么地方,所以我们现在推出的就是,改变钱等项目,要先拿项目,先谋事后派钱。

  从“先要钱”到“先找项目”,政府角色发生了巨变。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 吴劲松:过去被动接单,现在主动谋划,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钟岚:实际上就倒逼大家,要把项目谋划进一步提前。在每年申请预算之前,就要有项目清单。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 左自智:倒逼很多行业主管部门必须更新知识,学习一些新打法。

  而对于更多的基层政府工作人员来说,走访市场主体,加强学习研讨,成了必修课。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安徽省科技厅重大任务与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处处长 段菖蒲:走的企业很多,工作量很大。从全厅来看,各个业务处室都深入地开展了摸底行动,摸清我们产业链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要把这些问题梳理出来。

  重点领域从“各自为战”到“下好一盘棋”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零基预算改革让政府能通过资金统筹,更加科学精准安排预算,增强对重大决策部署的财力保障,集中力量办大事,办好民生事。在蚌埠,久拖不决的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终于拉开了大幕。

  在安徽蚌埠,记者看到,一条两公里左右的河道边上,工程车正在忙碌地进行刷坡作业。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安徽水利开发有限公司现场负责人 马景玉:这个项目于2024年7月份开工,计划在今年11月底完成整个施工内容。

  其实就在今年7月前,这条河道还是一条黑臭水体,困扰周边农户多年。但是因为成因复杂,治理多元,投入资金量大,让生态环境部门工作人员刘乐一直忧心如焚。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蚌埠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 刘乐:黑臭水体治理资金就是单一地靠财政资金支持,这个项目投资是在520万元以上。资金量规模还是挺大,没有上级项目资金的支持,没办法确保长治久清。

  蚌埠市经开区财政局局长 薛亚超:黑臭水体涉及水利,涉及环保,涉及农业、林业,涉及乡镇,涉及的部门多,大家只管自己,统筹起来这个本身就是有难度。

  2023年,安徽全省全面推开零基预算改革,打破了农村黑臭水体曾经面临的“九龙治水”僵局。但是对于基层财政部门来说,政策传导仍然需要时间。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蚌埠市经开区财政局局长 薛亚超:肯定预算部门跟财政部门吵,要有沟通,会有一定的矛盾,这很正常。改革成本总是要有的。天下没有不难的事,也没有难的事,就是想不想做的事。

  改革势头势不可挡。在省级层面,成立了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专班,这对于刘乐来说,不亚于是天大的好消息。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蚌埠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 刘乐:环保部门牵头,各个部门在治理的时候齐心协力,向县区、向乡镇一块使力。比如说农业农村部门,有农村改厕的专项资金,可以和黑臭水体治理控源截污工程有效连接。像水利,有水系连通工程,在黑臭水体治理过程中,水系连通也是治理的重要方式。围绕这条水体的治理,周边做各自可以做的工作。

  对于基层部门来说,在不断地协调和沟通中,大家也达成了共识。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蚌埠市农业农村局乡村建设促进科科长 郭辉:和美乡村建设的资金量,市级每年安排5000万元。改革之后,我们能有较大的资金投入黑臭水体治理。先建和后建是一个大局的问题,不能说农业部门就紧盯农业部门,环保部门就紧盯环保部门,有轻重缓急。

  从“各自为战”“九龙治水”到统筹协调“下好一盘棋”,让地方的项目资金有了明确保障。在蚌埠,到2026年年底前要确保当地367条黑臭水体全部治理完成。截至今年8月底,已经完成228条农村黑臭水体的治理,累计投资超过2.5亿元。

一场“破”与“立”的改革丨“会省钱+会花钱” 把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有了新解法

  蚌埠市经开区财政局局长 薛亚超:原先都只分个小苹果,现在我可以集中财力给一个蛋糕,把这个项目实实在在完成。就跟家庭一样,比方说每个月我少出去吃几顿,这个钱省下来,到年底买一个大件。

  安徽零基预算改革进程里,有一个词经常出现,就是“专班”。这些专班,大多是跨部门组成,推动多部门联手,围绕同一目标,协同攻坚。过去的预算制度下,财政支出不仅有年度之间的固化,也有部门之间的固化,缺少协同,让有限的钱用不到刀刃上。推动零基预算改革,不仅改变了预算本身,其实还改变了人与人、部门与部门打交道的方式与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六个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系统观念。安徽零基预算改革的推进,就生动体现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你我他联起手来,更能攻破难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