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向“新”而行 科技赋能“蔬”写春耕好“丰”景
2025-03-19 17:59:44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媛责编:尹红燕

  近日,在湖南邵阳北塔区陈家桥镇蔬菜基地,农户们忙着翻耕、育苗、移栽、培植,一派忙碌的春耕备耕景象。

  “3号棚,水分94.4,温度16.4……”在陈家桥镇现代化农业蔬菜综合产业园里,一部手机就可以“种”出质量好、口感佳的蔬菜瓜果。湖南呙氏老农民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刘沅培介绍,为了种出更好的菜,在大棚安装了多个传感器,可以实时获取光照、温度、湿度等信息,并同步传至大数据平台。根据设定好的参数,平台能自动进行管护。

向“新”而行 科技赋能“蔬”写春耕好“丰”景_fororder_图片1

大棚基地内,蔬菜长势喜人 供图 北塔区融媒体中心

  “我们现在搞的都是大棚种植,和传统的露天种植相比,农户不用‘看天吃饭’,同时延长了春耕时间。从2024年12月份我们就已经开始种春季作物了,时间可以持续到今年4月,后续我们还会种植西红柿、辣椒、茄子、黄瓜等。”湖南呙氏老农民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员林韬说。

  辣椒大棚里,工人们正在翻土,为种植新一期的辣椒苗做着准备。除了传统的土培之外,大棚内还有水培蔬菜。“大概四十天前种下的生菜,现在已经可以采摘了,一个星期前种下的种子也长出了绿绿的小苗。”林韬说。

  像这样的规模化蔬菜基地,陈家桥镇不止一个。近日,该镇贺井村也热火朝天地进行着翻土、播种。目前,贺井村的120亩蔬菜基地,建有106个标准化蔬菜大棚,带动了30余名村民就业,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40万至50万元。

  “通过考察和市场调查,我认为蔬菜种植可以作为我们村里的产业发展,今后我们也将围绕‘餐桌上的贺井’来做文章。”说起未来的发展,贺井村党支部书记邓珍强满是期待。

  近年来,陈家桥镇在科技赋能、产业融合的推动下,绘就了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图景。下一步,陈家桥镇将持续优化各项服务和保障措施,全力推动优势特色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切实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文 易敏 吴思成 邓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