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染徽州,绿动黄山。4月12日,2025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开幕式、“跟着赛事游安徽”体育惠民活动启动仪式、徽州区体育中心运营发布仪式在黄山市徽州区体育中心广场启幕。本次活动由安徽省体育局、上海市体育局、江苏省体育局、浙江省体育局、黄山市人民政府主办,黄山市体育局、徽州区人民政府承办,徽州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呈坎镇人民政府、徽州区浪漫红文旅集团、徽州区国投集团协办。
安徽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旭,黄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力,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二级巡视员许建民,上海市体育局群体处处长桂劲松,浙江省体育局群体处一级调研员徐勇,江苏省体育局群体处副处长周玲美,安徽省发改委皖苏处一级调研员赵华,安徽省商务厅服贸处一级调研员李庆宏,安徽省体育局群体处二级调研员孙学伟,黄山市体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宣红燕,徽州区委副书记、区长王苏平出席仪式,参加本次仪式的还有一市三省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共同见证长三角生态体育事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
运动会开幕式
黄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力致欢迎辞,他表示,近年来,黄山市积极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重要战略机遇,立足区位优势、依托资源禀赋,坚持以赛兴业、以赛惠民、以赛营城,赛事市场不断扩大、赛事活动不断提档升级、赛事经济热度不断升温。在长三角一市三省体育部门的鼎力支持下,“绿水青山运动会”将焕新出发。
黄山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刘力致辞
安徽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旭在致辞中表示,安徽着力打造“跟着赛事游安徽”体育品牌,推动体文旅商深度融合发展。安徽省体育局将携手沪苏浙体育部门,持续办好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让体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绿色引擎,乡村振兴的有力助推,人民群众的幸福载体。
安徽省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秦旭致辞
烟雨徽州,诗意田园。在开幕式上,徽州区国投集团与浙江黄龙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签约,徽州区体育中心正式开放运营。这座综合性场馆集赛事承办、体育培训、健身休闲于一体,以创新服务模式响应大众运动健身新需求,助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
徽州区国投集团与浙江黄龙体育发展有限公司进行签约
徽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何建中作2025徽州区体育赛事发布。徽州区将以“体育为媒、山水为韵、文化为魂”,推出一系列贯穿全年的精品赛事,以“月月有赛事、四季皆精彩”的节奏,书写“体育强区”的答卷,竞技精神与徽州山水共澎湃,非遗传承与运动时尚相辉映,让每一位参与者在“烟雨徽州”的水墨画卷里,共赴一场诗意栖居的活力之约。
徽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何建中发布赛事
沉浸山水,乐享徽韵。开幕式在太极行云流水的起势中拉开序幕,篮球操、跳绳、军体拳等体育节目轮番上演,尽显蓬勃活力。成人韵律操的优雅身姿与彩带龙的金鳞破空相互辉映,生动演绎出徽州山水的灵动与坚韧。压轴环节,萌狮小将们欢腾登场,狮口吐联“绿水青山添活力,全民健身谱新篇”,为开幕式写下澎湃注脚。
开幕式表演
舞狮表演
“跟着赛事游安徽”体育惠民活动正式开启,活动外场打造了四大沉浸体验区。百米徽州板凳龙穿梭游动,徽州特色小吃香气四溢,非遗体验坊汇聚木雕、制茶等传统技艺,互动区则设置欢乐骰子、快乐平衡等趣味运动挑战,充分融合“全民运动+民俗体育+徽州美食+公益惠民”等元素。
徽州板凳龙
徽州特色小吃
趣味运动挑战
长三角绿水青山运动会是由安徽省体育局、上海市体育局、江苏省体育局、浙江省体育局与黄山市人民政府共同培育的自主IP品牌赛事,致力于将其打造成为中国户外运动原创品牌赛事新标杆。运动会创办于2022年,已成功举办三届,累计吸引3万人参赛,先后获评“长三角地区体育旅游精品赛事”“安徽省扎实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十佳’创新案例”。
本届运动会定于4月—5月在黄山市域内举办,围绕“乐享绿水与青山,跟着赛事去旅行”主题,设“绿水”“青山”2个主题系列6个分项赛,“绿水”系列为徽州古城桨板赛、新安江龙舟赛;“青山”系列为灵山花田跑、祁遇大洪古道徒步赛、世遗古村定向赛、齐云山霞客古道登高赛,灵山花田跑作为首站比赛于4月13日在大灵山旅游度假区开赛。
从板凳龙舞动的千年韵律,到山水相拥的生态赛道;从“跟着赛事游安徽”体育惠民的活动实践,到徽州区体育中心的开放运营,黄山正以“体育+”的融合之力,书写生态保护、乡村振兴与民生幸福的共生答卷。(文/图 王东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