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当日,黄河宁夏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展示中心正式开放。
作为全国四大古灌区之一的宁夏引黄古灌区,早在2017年10月便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黄河主干道上首个获此殊荣的工程,也是宁夏目前唯一的世界遗产。在世界灌溉工程遗产保护领域,宁夏始终走在前列,是全国首个专项立法保护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省区。
“公众不仅能近距离观赏5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还能目睹宁夏出土的相对最完整的1500万年前板齿象化石,以及秦代陶水管、汉代五角形陶水管等与水利相关的珍贵文物。”宁夏水利博物馆馆长陆超介绍,展示中心于2021年8月开工建设,历时近4年精心打造,项目总投资1.26亿元,总建筑面积9901平方米。其设计建造巧妙融入“山、水、田”元素,与宁夏“一河三山”整体布局遥相呼应,从空中俯瞰,恰似黄河之水冲出峡谷、造就平原、孕育绿洲的壮美画卷。中心内展陈面积约6000平方米,序厅、黄河母亲、灌区千秋、盛世华章等8个主题展厅错落有致,羚羊寺泵站离心泵、渠首明代石狮子等220余件展品实物,2000余份文献资料以及1300余册专业图书资料,全方位、多层次展现了宁夏引黄古灌区的前世今生。
“这是沿黄流域唯一展示我国2000多年灌溉遗产的阵地,也是讲好中国治水故事的前沿哨所,对开展国际灌溉文明交流对话意义重大。”中国水利博物馆副馆长俞勇强高度评价展示中心的价值。参观现场,76岁的银川市民吴非文说:“我生在黄河边,喝黄河水、吃黄河浇灌出的粮长大,对引黄灌区感情深厚。今天在展示中心看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宁夏水利大发展时期的物件,倍感亲切!”(宁夏日报记者 裴云云)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