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百舸争流承古韵 龙腾桃花谱新章——第十二届桃花潭龙舟赛以千年民俗激活文旅新脉
2025-05-30 18:00:42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春晓责编:赵滢溪

  五月的桃花潭,水光潋滟,群峰如黛。5月26日至30日,在安徽省泾县桃花潭旅游度假区,一场以龙舟为笔、碧波为墨的文化盛宴——2025“正山堂·泾上红”杯桃花潭第十二届龙舟赛举行。桨影翻飞间,鼓声震天,不仅搅动一汪潭水,更澎湃着千年民俗的深沉回响与现代文旅的蓬勃脉动。

视频制作:聂方 卫宇升

  本届龙舟赛,根植于桃花潭深厚的龙舟文化沃土。这里,龙舟不仅是竞渡的载体,更是活化传承的文化符号。桃花潭镇的龙舟命名独树一帜,以色彩为灵感的“白龙”“黄龙”“黑龙”“青龙”焕发着视觉张力,与土地和丰收血脉相连的“菜籽龙”“木龙”则承载着世代农人的淳朴祈愿。数十种龙舟,是桃花潭人代代智慧的结晶,更是其文化基因的生动图谱。每年端午,群龙汇聚于这方诗画仙境,一场盛大“畅游”,是桃花潭人年复一年对历史根脉的深情叩问。

百舸争流承古韵 龙腾桃花谱新章——第十二届桃花潭龙舟赛以千年民俗激活文旅新脉_fororder_桃花潭2

龙舟赛在山水之间进行

  民俗深根:在“回娘家”仪式中照见血脉认同

  2025年赛事,最动人心魄的当属龙舟“回娘家”这一古老习俗的重现。此情此景,远非一场简单的民俗表演,它是桃花潭人尊祖敬宗、慎终追远的精神仪式,是维系民族认同、血脉相连、文化同源的坚韧纽带。龙舟破浪,亦是穿越时空,找寻自我认同的气韵与力量。每一次深揖,每一声呼唤,都在青弋江上回荡着对生命源头的敬畏与追寻,让流淌的江水成为文化基因的生动见证。

百舸争流承古韵 龙腾桃花谱新章——第十二届桃花潭龙舟赛以千年民俗激活文旅新脉_fororder_桃花潭3

龙舟破浪 数舸争渡

  文娱赋新:在“文娱+”体验中触摸古今交融

  当传统遇见创新,桃花潭龙舟赛便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时代魅力。赛事早已超越了单一的竞技范畴,化身为一扇展示“文娱+”深度融合的靓丽窗口。

   赛事期间,青春靓丽的“小龙女”们身着特色服饰,化身龙舟文化的新生代传人,以青春视角诠释传统之美,成为潭边一道流动的风景。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的经典诗句在桃花潭畔再次被深情诵读。诗词诵读活动让诗仙李白与汪伦的千古佳话穿越时空,与现代游客心意相通。

  花船演艺流光溢彩,舞龙灯气势磅礴,特色文创市集琳琅满目,龙舟体验活动更是让游客亲身感受劈波斩浪的激情……多元的“文娱+”体验配套活动,构筑起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沉浸式文化场域,让龙舟赛成为一场主客共享的民俗文化嘉年华。

百舸争流承古韵 龙腾桃花谱新章——第十二届桃花潭龙舟赛以千年民俗激活文旅新脉_fororder_桃花潭1

龙舟竞渡

  文旅共振:以龙舟为媒激活乡村“一江春水”

  桃花潭龙舟赛,绝不止于一场赛事。它已成为泾县依托独特资源禀赋、推动“体育+文旅”深度融合的战略支点。通过精心策划的系列主题活动,桃花潭成功将赛事带来的巨大“流量”,转化为游客沉浸体验、深度消费的“留量”,有效释放了假日经济的活力与潜力。探寻龙舟文化与现代潮流的契合点,桃花潭旅游度假区正致力于推动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古老的龙舟精神在新时代焕发新生,持续释放其独特的价值与魅力。

  做足“水上文章”,桃花潭以龙舟文化为灵魂纽带,深挖自然风光资源优势,不断培育和擦亮龙舟赛事品牌。那些极具特色的“文娱+”活动,正是其探寻文旅高质量发展密码的智慧实践,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新时代风尚的同频共振,为乡村旅游注入了强劲而鲜活的新动能。

百舸争流承古韵 龙腾桃花谱新章——第十二届桃花潭龙舟赛以千年民俗激活文旅新脉_fororder_桃花潭6

俯瞰龙舟赛事

  桃花潭上,百舸争流,鼓声如雷,是千年龙魂的激越回响;桃花潭畔,游人如织,笑语欢歌,是文化自信的生动流淌。当桨板划破水面,激荡的不仅是清波,更引领着乡村文旅振兴的澎湃潮头。龙舟赛这篇宏大叙事的开篇已然精彩落笔,这里,每一片飞溅的浪花,都在为未来赋形;每一声奋进的呐喊,都在为振兴赋能。桃花潭,正以龙舟为笔,在宣纸上的山水画卷中,奋力书写新时代的文旅华章。(文/图 杨子华 聂方)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