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5日,由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自治区政府、博鳌亚洲论坛主办的第31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国家主场纪念活动在宁夏启动。宁夏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联动同步开启科普之旅,从科技、历史、文化等多维度展示我区荒漠化防治成果。
“沙漠里不只有黄沙漫漫,还有这么多顽强的生命!”在宁夏图书馆大厅“静观自然·感悟生命”荒漠生态影像展前,市民王女士望着一幅幅生动展现荒漠动植物生存状态的摄影作品,轻声感慨。一幅幅摄影作品定格荒漠自然景观与生命百态,尽显荒漠生态独特魅力。宁夏科技馆推出系列科普讲座与青少年互动体验活动。“显微镜下的沙与植”让民众通过专业设备,惊叹于沙粒与植物细胞的微观结构;“迷你治沙工程”中,缩小版治沙场景模型前,民众亲手操作草方格固沙、滴灌系统,感受科技治沙力量。宁夏博物馆的“沙韵千年·文明回响”主题展,则以“三北”工程防沙治沙珍贵照片与文物,串联起我区从生态危机走向“人沙和谐”的历程。互动屏上,参观者纷纷写下环保承诺,生成专属纪念章。
“此次三馆联动以‘荒漠化防治科普+’为核心,创新采用‘通关文牒打卡’形式,融合科技馆的互动性、博物馆的叙事性、图书馆的沉浸性,让三馆资源相互串联,实现‘1+1+1>3’的联动效果,吸引了5000余名社会各界人士参观交流,为科普活动带来全新的呈现方式。”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第31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国家主场纪念活动举办地,我区通过举办各类创新科普活动,动员全社会积极参与荒漠化防治,让“科学治沙 兴业利民”理念深入人心,为荒漠化防治科普注入新动能。(宁夏日报记者 马雨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