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天水市秦安县第五小学以“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创新思维”为目标,着力打造开足科学实验课程、拓展科普实践空间、搭建创造平台“三维推进”模式,让科学教育“活起来”,为校园注入蓬勃的科技活力。
学校将科学课列为“重点保障课程”,配齐配足实验器材,推出每周1节理论课与1节实验课相结合的“1+1”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结构、用电路模块组装简易机器人,通过200余个趣味实验项目,将课本知识转化为亲手验证的奇妙科学现象。
学生在放大镜下观察植物
在开启课程的基础上,该校高度重视科学实践体验活动。日前,该校组织师生走进秦安县第二小学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让孩子们触摸火箭模型、体验VR太空漫游,在“月球种植舱”前讨论植物生长条件,通过“校际联动”的科普模式,既打破校际资源壁垒,又以沉浸式体验点燃学生科学热情。
在甘肃省青少年科技大赛期间,辅导教师带领参赛队员参观省科技馆,对基础科学、生命科学、地球宇宙科学进行初步了解,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科学之旅。“我将来要设计一艘能登陆火星的飞船。”三(1)班学生赵若君在研学日记里写道。
“家庭实验室”项目展出的学生作品
学生作品展示
近日,校园文化长廊变身“科创博览会”,用液压原理制作的挖掘机模型、用轮轴原理制作的升降电梯、用废旧纸箱制作的智能垃圾分类箱、太阳能驱动的小风扇、声控感应台灯……在此亮相的500余件学生作品源于学校每月开展的“家庭实验室”项目,也是科学教师布置的“双减”家庭作业。
“我平时就喜欢玩机械装置,所以就有了这个想法,老师帮我改进了设计方案。”四(1)班学生徐梓宸向大家展示他的“液压机械臂”作品时说。
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们参加科普基地研学行活动
“通过‘课堂 - 实践 - 创造’的‘三维推进’模式,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既充实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科学奥秘的浓厚兴趣,科学教育实现了从‘知识灌输’向‘素养提升’的转变,近一年来学生科技竞赛获奖数量同比增长40%。”校长成旺林表示,“今后还要积极创造人工智能教育条件,拓展思路,在培养学生动手习惯和创造精神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图 闫锁田)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