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记者从宁夏农林科学院获悉,6月26日、6月30日,第三方测产专家组分别对吴忠市利通区金积镇梨花桥村和塔湾村“冬小麦—青贮玉米一年两熟制”高产示范田前作冬小麦进行实收测产,最终得出喜人结果——宁夏农林科学院农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冬小麦品种宁冬21号,亩产达到803.41公斤,一举刷新宁夏冬小麦单产纪录。
宁冬21号能取得如此佳绩,离不开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技“五良”配套。宁冬21号针对宁夏灌区生态特点,在抗寒、抗倒伏、高产、早熟等方面表现卓越,抗寒越冬能力强,可抵御冬春恶劣气候,保障了基本苗数。株型紧凑、茎秆弹性好,避免倒伏。耐高水肥特性使其亩收获穗数、穗粒数多,千粒重稳定。早熟4至6天,为后茬复种作物有效增加生长积温。
宁冬21号种植过程中,科研团队采用了窄行精量匀播技术,通过施肥、旋耕、播种、铺设滴灌带等一体化作业,确保下籽均匀、播深适宜、行距一致、苗壮苗齐,相比传统播种方式可节省15%的用种量,有效提升了田间光热资源的利用效率。全生育期应用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各生育阶段水分和养分需求的精准、按需供给,有效避免了传统灌溉施肥引起的贪青晚熟和脱肥早衰问题。及时进行“一喷三防”,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干热风的影响,促进籽粒饱满,挖掘出高产潜力。(记者 马越)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