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蚌埠市五河县大新镇的农田里,多架无人机正来回穿梭,进行农药喷洒作业,为玉米的茁壮成长保驾护航。这一现代化的农业作业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劳作效率,也为玉米的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无人机在田中作业
在大新村的玉米种植田边,伴随着螺旋桨的嗡嗡声,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控下迅速升空,灵活地在玉米田上方飞行、盘旋、起落,将农药均匀地喷洒在玉米叶面上。短短十几分钟,数亩玉米田就完成了喷洒任务,整个过程快捷又高效。
“以前人工打药,一天最多也就打个十四五亩地,现在用无人机,1 个小时就能完成上百亩的作业量,效率提升了几十倍。” 种粮大户于敬江高兴地说,“而且无人机喷药更均匀,效果比人工好太多了,成本还降低了不少。”
相较于传统人工喷洒农药,无人机作业优势明显。一方面,无人机能够精准控制农药用量,避免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它能深入到人工难以到达的区域,确保每一株玉米都能得到有效防护,降低病虫害的威胁。此外,无人机作业不受地形限制,在复杂的农田环境中也能自如飞行,极大地提高了作业效率。
据了解,此次大新镇共组织了10余架无人机参与玉米农药喷洒作业,覆盖全镇10000余亩玉米田。为确保作业顺利进行,乡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提前对技术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并邀请专家现场指导,根据不同地块的土壤肥力、玉米生长状况等因素,科学调配农药配方,制定个性化的作业方案。
“通过无人机喷洒农药,我们不仅能有效防控病虫害,还能根据玉米的生长需求,适时补充叶面肥,促进玉米的生长发育,为今年的玉米丰收增添了有力保障。”大新镇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负责人胡明龙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推广应用农业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提升农业生产的现代化水平,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随着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像无人机这样的高科技装备走进田间地头,为农业生产注入新的活力。大新镇借助无人机开展农药喷洒作业,正是科技赋能农业的生动实践,为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文/图 朱芬)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