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单靠卖山楂,一亩地顶多赚两千块;现在林下养了鸡,一亩地能多挣一千五,还不耽误山楂收成!”站在韩台村连片的山楂林里,养殖户赵青手捧刚捡拾的土鸡蛋,脸上笑意藏不住。这片40亩的山楂种植基地,树龄已有5年,如今既是挂满红果的“摇钱树”,也是300只生态土鸡的“天然乐园”——通过“树上结果、林下养鸡”的立体种养模式,这里正走出一条生态与效益双赢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树上结果、林下养鸡”的立体种养基地
往年,基地仅靠传统山楂种植“看天吃饭”:每年9-10月成熟季,每亩产山楂1500斤,按1.8元/斤的收购价算,每亩收益约2700元。去年起,赵青尝试林下散养土鸡,算准了“共生账”:山楂树叶能为鸡群遮阴,树下的草籽、虫子是天然饲料,鸡粪又能当有机肥,一举多得。他按每亩42只的密度引进300只优质土鸡苗,既给鸡群留足活动空间,又避免破坏山楂树根系,实现种养“互不打扰”。
为保土鸡品质,养殖全程遵循生态原则:每天仅补喂一次玉米、豆粕混合饲料,其余时间鸡群在林下自由啄食草叶、昆虫,连掉落的山楂果也成了“加餐”;土鸡生长周期长达1年,比普通笼养鸡多生长数月。“这样养出的鸡,肉质紧实不柴;土鸡蛋蛋黄更黄,营养也更足。”赵青说,仅土鸡蛋按1元/枚对外销售,每月就能带来千元左右收入。
生态养殖的“附加收益”更让他惊喜:鸡群吃掉林下杂草,每亩每年省去300元人工除草费;鸡粪腐熟后替代部分化肥,每亩山楂施肥成本降低200元,还提升了土壤肥力。今年,山楂亩产直接提高到1800斤,收购价也因果实品质升级涨到2元/斤,每亩山楂收益增至3600元,比往年多赚900元。
“现在才明白,一亩地能赚‘两亩钱’!”赵青盘算着,接下来要再引进200只土鸡,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从单一果树种植到“林果+养殖”的立体农业,这片山楂林不仅让土地“活”了起来,更拓宽了乡村振兴的路子。 (文/图 何世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