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上午,2025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发布会在合肥举行,会上同步发布营收百强、制造业百强、服务业百强、吸纳就业百强四份榜单及《2025安徽省民营企业百强分析报告》。数据显示,安徽民企以规模效益双升、产业结构优化、创新动能增强的“硬核表现”,成为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
规模门槛稳中有进 头部企业引领增长
本次营收百强入围门槛达61.70亿元,较上年微增0.15%;百强企业营收总额17160.30亿元,同比增长2.64%,“十四五”期间持续保持稳健增长态势。头部企业领跑特征显著,联宝(合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1186.97亿元营收居首,合肥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1019.36亿元)、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778.57亿元)紧随其后,三家企业构成“千亿级”第一梯队。全省营收超500亿元的民企共5家,除前三外,蔚来控股有限公司(666.08亿元)、安徽楚江科技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537.51亿元)跻身前列。
发布会现场
从增长活力看,68家百强企业实现营收同比增长,其中22家增幅超20%、43家超10%,新能源汽车制造、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成为增长主引擎。汽车制造业营收较上年增加437.12亿元,增幅达26.71%;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增长15.46%,新材料产业增长20.86%,三大赛道合计贡献超六成增量。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制造业占比再创新高
报告凸显安徽民企“制造强基”的鲜明特色:营收百强中制造业企业营收占比提升至74.34%,较2021年提高5.02个百分点,“十四五”期间复合增长率达7.20%;制造业百强营收总额14325.31亿元,同比增长4.04%,资产总额14676.05亿元,增长13.01%,形成“汽车、新能源、电子信息、材料”四大千亿级产业集群。
产业层次不断升级,技术密集型企业营收占比达52.96%,资本密集型企业占23.65%,劳动密集型企业占23.39%,“技术+资本”双轮驱动格局进一步巩固。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现突出,55家百强企业涉足战新领域,其中28家战新业务营收占比超50%,24家超80%,26家战新业务净利润占比过半,彰显“新质生产力”培育成效。
发布会现场
创新投入加码升级 科技成果加速转化
百强企业持续扛起科技创新“主力军”大旗,2024年度研发经费投入482.87亿元,同比增长4.27%,研发强度达2.81%,高于全省规上工业平均水平。研发人员总量7.47万人,增长6.04%;拥有国内有效发明专利21604件、国外专利1146件,分别增长33.82%和49.61%,专利数量与质量同步提升。
创新平台建设成果丰硕,百强企业参与组建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5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成立16家产业联盟、13家联合实验室、8家创新联合体。科技成果产业化成效显著,10606项专利实现转化,形成产值1716.51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2810.79亿元,占百强营收总额的16.38%,科大讯飞“AI大模型+行业智能体”、国轩高科固态电池研发、阳光电源“光储充一体化”等技术突破,成为创新驱动的典型案例。
数智绿色转型提速 社会责任担当凸显
在转型发展方面,安徽民企呈现“数字化+绿色化”双轮并进态势:75家百强企业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57家通过数字化应用实现降本增效;80家企业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发展循环经济,阳光电源构建“光风储电氢”全链条能源体系,华孚时尚数智纺纱工厂、美的冰箱5G智能工厂等入选省级先进智能工厂。
社会贡献持续扩大,百强企业纳税总额385.03亿元,电气机械、汽车制造、酒饮料行业纳税居前;吸纳就业67.29万人,同比增长4.57%,合肥比亚迪、无为弗迪电池、老乡鸡等企业跻身吸纳就业百强前列。此外,54家企业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60家企业累计慈善捐赠2.35亿元,15家引入国有资本、8家对接境外资本,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协同发展。
此次百强榜单与分析报告充分表明,安徽民营企业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就业保障的“中坚力量”,为全省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坚实动能。(文/图 金沐雨)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